足少阳胆经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足少阳胆经

基本内容

经络名称:足少阳胆经

当令时辰:胆(子时23-1时)

经脉循行原文:《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经脉循行译文: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上行额角部,下行至耳后,沿颈项部至肩上,下入缺盆。耳部分支,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后方。外眦部支脉,从目外眦下走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行经颊车,由颈部下行,与前脉在缺盆部会合,再向下进入胸中,穿过横膈,络肝,属胆,再沿胁肋内下行至腹股沟动脉部,绕外阴部毛际横行入髋关节部。其直行经脉,从缺盆下行,经腋部、侧胸部、胁肋部,再下行与前脉会合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外侧、膝外缘下行经腓骨之前,至外踝前,沿足背部,进入第4趾外侧。足背部分支,从足背上分出,沿第1、2跖骨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出趾背毫毛部

主要病候:口苦,目眩,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症。

主治概要:1.头面五官病 侧头、目、耳、咽喉病等。 2.肝胆病 黄疸、口苦、胁痛等。 3.热病、神志病 发热、癫狂等。 4.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下肢痹痛、麻木、不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