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处方:羚羊角.75g,金银花180g,连翘180g,薄荷120g,荆芥穗90g,淡豆豉75g,牛蒡子(炒)120g,桔梗120g,淡竹叶90g,甘草75g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
主治:疏风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恶寒发热,头晕目眩,咳嗽, 咽痛,两腮赤肿等症。
方解:本方系《温病条辨》银翘散去芦根加羚羊角而成。其功效与银翘散基本相同,羚羊角增强了清热之功效。温病初期,邪在卫分,出现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等症。治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方中羚羊角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轻宣透表,清热解毒,共为主药。荆芥、薄荷、淡豆豉辛散表邪,透热外出为辅药,其中荆芥虽属辛温之品,但配入辛凉解表药中,可无温燥之弊,而能增强解表之功。牛蒡子、桔梗、甘草合用,能解毒利咽散结,宣肺祛痰;淡竹叶甘凉轻清,增强金银花、连翘清热透表之效,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方中清热解毒与解表药同用,既能解表热,又能清热毒。
剂型规格:蜜丸,每丸重9克。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苦、微甜。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
使用禁忌:风寒表证,里虚寒证禁用。
本药系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剂。多用治感冒、痄腮、痈肿、风温初期等病。运用本方的基本指征为:发热重、恶寒轻、口干口渴或口苦,或咽喉肿痛,或咳嗽,或头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这些系风热之邪,犯于卫分所致。主要应用如下病症。
1.感冒: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头痛,鼻塞,咽喉肿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西医之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腭扁桃体炎等,症见上述表现者,以此辨治。
2.痄腮:表现为腮部肿胀,发热微寒,全身不适,口干多饮,舌红苔薄黄,脉数。西医之腮腺炎,见上述表现者,属此范围。
3.风温:表现为发热,微恶凤寒,头痛,口微渴,微汗出或无汗,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西医之大叶性肺炎、麻疹初期,见以上诸症者,皆可运用。
4.痈肿疔疮:痈肿疔疮初期,见有风热表证者,可用此治疗。
以上十味,除羚羊角粉碎成细粉外;其余金银花等九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克粉末加炼蜜120~150克,制成大蜜丸,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