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 内科脾胃分册
处方:槟榔122g,大黄(酒炒)245g,牵牛子(炒)245g,猪牙皂(炒)31g,香附(醋制)122g,五灵脂(醋炒)122g
功效:消食导滞,行气泻水。
主治:消食导滞,行气泻水。用于食积痰饮,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秘结。
方解:方中槟榔行气消食导滞,消脘腹胀满,为君药。香附行气化积;大黄攻积导滞,泻热通便;牵牛子攻积导滞,泻水通便,消痰涤饮,为臣药。佐以猪牙皂祛痰开窍,散结消肿;五灵脂温经活血,散瘀止痛。诸药相合,共奏消食导滞、行气泻水之功。
剂型规格:水丸。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使用禁忌:孕妇忌服。
临床主要用于消化不良、肠梗阻、胃炎等属饮食积滞证候者。
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1.本品为浅褐色至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辛。
2.显微鉴别槟榔、大黄、牵牛子、猪牙皂、香附。薄层色谱法鉴别大黄、槟榔、香附(a-香附酮)。
3.除应符合丸剂有关的各项规定外,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每1克含大黄以大黄素(C15H10O5)和大黄酚(C15H10O4)的总量计,不得少于1.8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