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华细辛、盆草细辛、绿须姜、独叶草、玉香丝、金盆草
来源: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
处方用名:细辛
药性:辛,温。归心、肺、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临床应用:
1.风寒感冒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3.鼻鼽,鼻渊,鼻塞流涕
4.寒痰停饮,气逆咳喘
1.风寒感冒。本品辛温发散,芳香透达,长于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宜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较甚者,常与羌活、防风、白芷等祛风止痛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因其既能散风寒,又能通鼻窍,并宜于风寒感冒而见鼻塞流涕者,常配伍白芷、苍耳子等药。且细辛既入肺经散在表之风寒,又入肾经而除在里之寒邪,配麻黄、附子,可治阳虚外感,恶寒发热、无汗、脉反沉者,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本品辛香走窜,宣泄郁滞,上达巅顶,通利九窍,善于祛风散寒,且止痛之力颇强,尤宜于风寒性头痛、牙痛、痹痛等多种寒痛证。治疗少阴头痛,足寒气逆,脉象沉细者,常配伍独活、川芎等药,如独活细辛汤(《证因脉治》);用治外感风邪,偏正头痛,常与川芎、白芷、羌活同用,如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若治痛则如破,脉微弦而紧的风冷头痛,又当配伍川芎、麻黄、附子,如细辛散(《普济方》)。治疗风冷牙痛,可单用细辛或与白芷、荜茇煎汤含漱;若胃火牙痛者,又当配伍生石膏、黄连、升麻等清胃泻火药;若龋齿牙痛者,可配杀虫止痛之蜂房煎汤含漱;细辛既散少阴肾经在里之寒邪以通阳散结,又搜筋骨间的风湿而蠲痹止痛,故常配伍独活、桑寄生、防风等以治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3.鼻渊。本品辛散温通,芳香透达,散风邪,化湿浊,通鼻窍,常用治鼻渊等鼻科疾病之鼻塞、流涕、头痛者,为治鼻渊之良药,宜与白芷、苍耳子、辛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配伍。
4.肺寒咳喘。本品辛散温通,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肺化饮,常与散寒宣肺、温化痰饮药同用,以主治风寒咳喘证,或寒饮咳喘证。治疗外感风寒,水饮内停之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者,常与麻黄、桂枝、干姜等同用,如小青龙汤(《伤寒论》);若纯系寒痰停饮射肺,咳嗽胸满,气逆喘急者,可配伍茯苓、干姜、五味子等药,如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辛香温散,故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燥咳或肺热咳嗽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用量不宜过大,素有“细辛用量不过钱”之说,《本草别说》谓“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
临床配伍:
1、《本草经集注》:曾青、枣根为使。恶狼毒、山茱萸、黄芪。畏滑石、消石。反藜芦。
2、《药性沦》:忌生菜。《内经》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干姜、细辛、半夏之辛,以行水气而润肾。
3、《本草汇言》:细辛,佐姜、桂能驱脏府之寒,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佐独活能除少阴头痛,佐荆、防能散诸经之风,佐芩、连、菊、薄,又能治风火齿痛而散解诸郁热最验也。
1、九味羌活汤
2、小青龙汤
3、再造散
4、麻黄细辛附子汤
5、大黄附子汤
6、当归四逆汤
7、川芎茶调散
8、大秦艽汤
9、独活寄生汤
10、苓甘五味姜辛汤
11、乌梅丸
化学成分:主要含木脂类成分:细辛脂素;挥发油:α-蒎烯,莰烯,香叶烯,柠檬烯,细辛醚,甲基丁香酚,榄香素,黄樟醚等。另含痕量的马兜铃酸Ⅰ。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
(1)解热
(2)抗菌
(3)抗病毒
(4)镇痛
(5)抗炎
2.其他药理作用
(1)平喘
(2)祛痰
(3)强心
(4)升血压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阴干。
【性状】
北细辛 常卷曲成团。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状,具短分枝,长1~10cm,直径0.2~0.4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节间长0.2~0.3cm,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根细长,密生节上,长10~20cm,直径0.1cm;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有须根和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或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汉城细辛 根茎直径0.1~0.5cm,节间长0.1~1cm。
华细辛 根茎长5~20cm,直径0.1~0.2cm,节间长0.2~1cm。气味较弱。
【鉴别】
(1)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部分残存。皮层宽,有众多油细胞散在;外皮层细胞1列,类长方形,木栓化并微木化;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点。中柱鞘细胞1~2层,初生木质部2~4原型。韧皮部束中央可见1~3个明显较其周围韧皮部细胞大的薄壁细胞,但其长径显著小于最大导管直径,或者韧皮部中无明显的大型薄壁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4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细辛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细辛脂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
2.《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
3.《本草汇言》:“细辛,佐姜、桂能驱脏府之寒,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佐独活能除少阴头痛,佐荆、防能散诸经之风,佐芩、连、菊薄,又能治风火齿痛而散解诸郁热最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