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本【解表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藁本

基本内容

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香藁本

来源: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干燥根茎和根。

处方用名:藁本

药性:辛,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临床应用:
1.风寒感冒,巅顶疼痛
2.风寒湿痹


1.风寒感冒,巅顶疼痛。本品辛温香燥,性味俱升,善达巅顶,以发散太阳经风寒湿邪见长,并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常用治太阳风寒,循经上犯,症见头痛、鼻塞、巅顶痛甚者,每与羌活、苍术、川芎等祛风湿、止痛药同用,如神术散(《和剂局方》);若外感风寒夹湿,头身疼痛明显者,常羌活、独活、防风等药,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如羌活胜湿汤。
2.风寒湿痹。本品辛散温通香燥之性,又能入于肌肉、经络、筋骨之间,以祛除风寒湿邪,蠲痹止痛。治疗风湿相搏,一身尽痛,每与羌活、防风、苍术等祛风湿药同用,如除风湿羌活汤(《内外伤辨惑论》)。

用法用量:煎服,3~10g。

注意事项:本品辛温香燥,凡阴血亏虚、肝阳上亢、火热内盛之头痛者忌服。

临床配伍:
1、常用治太阳风寒,循经上犯,症见头痛、鼻塞巅顶痛者,每与羌活、苍术、川芎等袪风湿、止痛药同用,如神术散。(《和剂局方》)
2、治疗风湿相搏,一身尽痛,每与羌活、防风、苍术等祛风湿药同用,如除风湿羌活汤。(《内外伤辨惑论》)

方剂

1、芎菊上清丸
2、补肝散
3、还阴救苦汤
4、除风益损汤
5、羌活胜湿汤

药理

化学成分:主要含苯酞类成分:3-丁基苯肽,蛇床肽内脂等;有机酸类成分:阿魏酸等。还含萜类、烯丙基苯类、香豆素、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
本品挥发油有镇静、镇痛、解热及抗炎作用,并能抑制肠和子宫平滑肌,还能明显减慢耗氧速度,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对抗由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大鼠心肌缺血。藁本醇提取物有降压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癣菌有抗菌作用。藁本内酯、苯酞及其衍生物能使实验动物气管平滑肌松弛,有较明显的平喘作用。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状和鉴别

【性状】 藁本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圆柱形,稍扭曲,有分枝,长3~10cm,直径1~2cm。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纵皱纹,上侧残留数个凹陷的圆形茎基,下侧有多数点状突起的根痕和残根。体轻,质较硬,易折断,断面黄色或黄白色,纤维状。气浓香,味辛、苦、微麻。
辽藁本 较小,根茎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柱状,长1~3cm,直径0.6~2cm。有多数细长弯曲的根。
【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冷浸1小时,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藁本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丙酮(95:5)为展开剂,展开,展距10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古籍参考

1.《神农本草经》:“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
2.《医学启源》:“治头痛,胸痛,齿痛。”
3.《本草正义》:“藁本味辛气温,上行升散,专主太阳太阴之寒风寒湿,而能疏达厥阴郁滞,功用与细辛、川芎、羌活近似。

> :absol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