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柳【解表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西河柳

基本内容

出处:《开宝本草》

别名:山川柳、三春柳、西湖柳、赤柽柳 、观音柳、红筋条

来源:柽柳科植物柽柳的干燥细嫩枝叶。

处方用名:西河柳

药性:甘、辛,平。归肺、胃、心经。

功效: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临床应用:
1.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2.风湿痹痛


1.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辛散透发,功专发表透疹,主治麻疹初起,疹出不畅,或表邪外束,疹毒内陷,始见形而骤然收没者,常配伍牛蒡子、蝉衣、竹叶等透疹药同用,如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亦可煎汤熏洗、擦摩。此外,本品煎汤沐浴治风疹瘙痒,也可配伍防风、荆芥、薄荷等祛风止痒药。
2.风湿痹痛。本品辛散,有祛风除湿作用,治疗风湿痹证,肢节疼痛,可与羌活、独活、秦艽等祛风湿、止痹痛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煎汤擦洗。

注意事项:麻疹已透者不宜使用。用量过大易致心烦、呕吐。

方剂

1、竹叶柳蒡汤

药理

化学成分:主要含萜类成分:柽柳酚,柽柳酮,柽柳醇;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异鼠李素,槲皮素-3′,4′-二甲醚等。还含甾醇等。

药理作用:
柽柳煎剂对实验小鼠有明显的止咳作用,对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流感杆菌有抑制作用。本品也有一定的解热、解毒、抗炎及减轻四氯化碳引起肝组织损害作用。

炮制

除去老枝及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性状和鉴别

【性状】 本品茎枝呈细圆柱形,直径0.5~1.5mm。表面灰绿色;有多数互生的鳞片状小叶。质脆,易折断。稍粗的枝表面红褐色,叶片常脱落而残留突起的叶基,断面黄白色,中心有髓。气微,味淡。
【鉴别】 (1)本品粉末灰绿色。叶表皮细胞横断面观类方形,外壁增厚并呈乳头状突起。不定式气孔下陷。硫酸钙结晶众多,大多聚集呈簇状,有的棱角明显。纤维多成束,壁稍厚,木化,表面平滑或有刺状突起;有的周围细胞含有硫酸钙结晶,形成晶纤维。可见螺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西河柳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醇-丙酮-甲酸-水(10:6:0.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古籍参考

1.《本草备要》:“治痧疹不出,喘嗽闷乱。”
2.《本经逢原》:“去风。煎汤浴风疹身痒效。”

> 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