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解表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牛蒡子

基本内容

出处:《名医别录》

别名:恶实、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毛然然子、黑风子、毛锥子

来源: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牛蒡子、大力子、炒牛蒡子、炒大力子

药性: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临床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咳嗽痰多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咽喉肿痛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热,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功能疏散风热,发散之力虽不及薄荷等药,但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故风热感冒而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十分常用。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咽喉肿痛等症,常配银花、连翘、荆芥、桔梗等同用,如银翘散(《温病条辨》)。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与桑叶、桔梗、前胡等药配伍。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风热,透泄热毒而促使疹子透发,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配薄荷、柽柳、竹叶等同用,如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若风湿浸淫血脉而致的疮疥瘙痒,本品能散风止痒,常配伍荆芥、蝉蜕、苍术等药,如消风散(《外科正宗》)。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本品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故可用治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等热毒病证。因其性偏滑利,兼滑肠通便,故上述病证兼有大便热结不通者尤为适宜。用治风热外袭,火毒内结,痈肿疮毒,兼有便秘者,常与大黄、芒硝、栀子、边翘、薄荷等同用。治疗乳痈肿痛,尚未成脓者,可与金银花、连翘、栀子、瓜蒌等药同用,如牛蒡子汤(《外科正宗》)。本品配伍玄参、黄芩、黄连、板蓝根等清热泻火解毒药,还可用治瘟毒发颐、痄腮喉痹等热毒之证,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用法用量: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注意事项: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方剂

1、银翘散
2、消风散
3、宣毒发表汤
4、驱风散热饮子加减
5、解肌透痧汤
6、牛蒡解肌汤
7、牛蒡子散
8、化斑解毒汤

药理

化学成分:主要含木脂素类成分:牛蒡苷,牛蒡醇A~F及H;脂肪酸类成分:花生酸,硬脂酸;挥发油:(S)-胡薄荷酮等。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
(1)解热
(2)抗菌
(3)抗病毒
(4)镇痛
(5)抗炎
2.其他药理作用
(1)抗肿瘤
(2)降血糖
(3)抗痴呆

炮制

炮制方法:
1.牛蒡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炒牛蒡子:取净牛蒡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略鼓起,微有香气,断面浅黄色时,取出。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1.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丹毒,痈肿疮毒。生品长于疏散风热,解毒散结。
2.炒牛蒡子:能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并且气香,宣散作用更强,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

性状和鉴别

【性状】 本品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果皮较硬,子叶2,淡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鉴别】 (1)本品粉末灰褐色。内果皮石细胞略扁平,表面观呈尖梭形、长椭圆形或尖卵圆形,长70~224μm,宽13~70μm,壁厚约至20μm,木化,纹孔横长;侧面观类长方形或长条形,侧弯。中果皮网纹细胞横断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具细点状增厚;纵断面观细胞延长,壁具细密交叉的网状纹理。草酸钙方晶直径3~9μm,成片存在于黄色的中果皮薄壁细胞中,含晶细胞界限不分明。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有的糊粉粒中有细小簇晶,并含脂肪油滴。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牛蒡子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牛蒡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及对照药材溶液各3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40: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古籍参考

1.《药性论》:“除诸风,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2.《药品化义》:“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壅,马刀瘰疬,颈项痰核,血热痘,时行疹子,皮肤瘾疹。凡肺经风热,悉宜用此。”
3.《本草正义》:“牛蒡之用,能疏散风热,起发痘疹,而善通大便,苟非热盛,或脾气不坚实者,投之辄有泄泻,则辛泄苦降,下行之力为多。”

> 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