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贼【解表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木贼

基本内容

出处:《嘉祐本草》

别名:千峰草、锉草、笔头草、笔筒草、节骨草

来源: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干燥地上部分。

处方用名:木贼

药性:甘、苦,平。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临床应用:
1.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云翳
2.出血证


1.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翳障。本品功能疏散风热,明目退翳,较少用于一般风热感冒,而主要用于风热上攻于目,目赤肿痛,多泪,目生翳障,常与蝉蜕、谷精草、菊花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药同用。若肝热目赤,可与决明子、夏枯草、菊花等清肝明目药配伍。
2.出血证。本品兼有止血作用,但药力薄弱,较少单独使用,宜与其它止血药配伍治疗出血证。治疗肠风下血,可与槐角、荆芥等配伍,如木贼散(《仁斋直指方》)。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记载,用本品配伍黄柏、益母草、五倍子等,研末,外用或内服,治疗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妇科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

方剂

1、栀子胜奇散
2、四清凉饮子
3、菊花决明散
4、石决明散

药理

化学成分:主要含黄酮类成分:山柰素(山柰酚),山柰酚-3,7-双葡萄糖苷;有机酸类:琥珀酸,延胡索酸,阿魏酸;生物碱类成分:犬问荆碱、烟碱。还含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
木贼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有扩张血管、抗凝血、降低血压、降血脂、降血糖、镇静等作用。

炮制

除去枯茎及残根,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

性状和鉴别

【性状】 本品呈长管状,不分枝,长40~60cm,直径0.2~0.7cm。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18~30条纵棱,棱上有多数细小光亮的疣状突起;节明显,节间长2.5~9cm,节上着生筒状鳞叶,叶鞘基部和鞘齿黑棕色,中部淡棕黄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周边有多数圆形的小空腔。气微,味甘淡、微涩,嚼之有沙粒感。
【鉴别】 (1)本品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表面有凹陷的沟槽和凸起的棱脊。棱脊上有透明硅质疣状突起2个,沟槽内有凹陷的气孔2个。皮层为薄壁组织,细胞呈长柱状或类圆形,位于棱脊内方的厚壁组织成楔形伸入皮层薄壁组织中。沟槽内厚壁组织仅1~2层细胞,沟槽下方有一空腔。内皮层有内外两列,外列呈波状环形,内列呈圆环状,均可见明显凯氏点。维管束外韧型,位于两列内皮层之间与纵棱相对,维管束内侧均有一束内腔。髓薄壁细胞扁缩,中央为髓腔。
(2)取本品粉末1g,加75%甲醇25ml、盐酸1ml,加热水解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溶解,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山柰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8:4:0.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立即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古籍参考

1.《嘉祐本草》:“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积块,益肝胆,明目,疗肠风,止痢及妇人月水不断。”
2.《本草纲目》:“解肌,止泪,止血,去风湿,疝痛,大肠肛脱。”
3.《本经逢原》:“专主眼目风热,暴翳,止泪,取发散肝肺风邪也。”

> :absol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