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蚳母,连母,野蓼,地参
来源: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处方用名:知母、肥知母、知母肉、炒知母、盐知母
药性: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临床应用:
1.外感热病,高热烦渴
2.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3.骨蒸潮热
4.内热消渴
5.阴虚肠燥便秘
1.热病烦渴。本品味苦甘而性寒质润,苦寒能清热泻火除烦,甘寒质润能生津润燥止渴,善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者,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伤寒论》)。
2.肺热燥咳。本品主入肺经而长于泻肺热、润肺燥,用治肺热燥咳,常配贝母用,如二母散(《证治准绳》);若配杏仁、莱菔子,可治肺燥久嗽气急,如宁嗽煎(《奇方类编》)。
3.骨蒸潮热。本品兼入肾经而能滋肾阴、泻肾火、退骨蒸,用治阴虚火旺所致骨蒸潮热、盗汗、心烦者,常配黄柏、生地黄等药用,如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4,内热消渴。本品性甘寒质润,能泻肺火、滋肺阴,泻胃火、滋胃阴,泻肾火、滋肾阴,可用治阴虚内热之消渴证,常配天花粉、葛根等药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5.肠燥便秘。本品功能滋阴润燥,可用治阴虚肠燥便秘证,常配生地黄、玄参、麦冬等药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本品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炙用。
注意事项:本品性寒质润,能滑肠通便,故脾虚便溏者慎用。
临床配伍:
1.配贝母:知母苦寒,质软性润,上清肺经,下泻肾火,兼清胃热;贝母苦寒,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二者俗称“二母”,配伍应用,可育阴润肺,止咳化痰,对水亏火旺之干咳无痰或少痰用之为宜。一般多用川贝母。
2.配黄柏:知母多用盐水炒以下行人肾,滋阴降火偏用于肾经虚热、骨蒸、消渴;黄柏入肾清热,偏用于肾经湿热、淋浊、膝软。黄柏清下焦有形湿热,知母泻下焦无根之火。二药合用,可增强其清泄相火、退热除蒸之效。《本草纲目》日:“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
3.配草果:知母性寒,能泻阳明独胜之热;草果辛温,燥脾祛湿,芳香辟秽。二药合用,寒热并施,能调理脾胃,清热透邪。
4.配石膏:生石膏辛甘大寒,质重浊,其性走而不守,善清胃家实热,为邪热进入阳明气分之要药,偏于清;知母苦寒质润多液,偏于滋。二者合用,一清一滋,有清热保津之效。
5.配栀子:栀子善能泻火清热除烦;知母苦寒而不燥,既能清实热,又可退虚热。二药配用,清热除烦,治心肺俱热、烦躁口渴、舌赤不眠。故云“知母得山栀则降火。”
6.配百合:百合宁心安神,润肺止咳;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二药配伍,一润一清,宁心安神,清热润肺。
7.配麦门冬:二药均为泻肺火、滋润肺阴之品。知母且能滋肾阴,泻胃热,麦门冬兼可养胃阴,相须为用,滋阴清热效力更强,常用于肺热伤津、燥咳痰少或无痰者。
8.配酸枣仁:知母滋阴清热除烦,酸枣仁补肝宁心除烦,相配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效。适用于心阴不足、虚阳浮动的虚烦不眠。
1、白虎汤
2、清瘟败毒饮
3、玉女煎
4、青蒿鳖甲汤
5、清骨散
6、清暑益气汤
7、大补阴丸
8、酸枣仁汤
9、消风散
10、玉液汤
11、当归拈痛汤
化学成分:主要含皂苷,其主要成分为知母皂苷A-Ⅰ、A-Ⅱ,知母皂苷B-Ⅰ、B-Ⅱ等。还含有知母多糖、芒果苷、异芒果苷、生物碱及有机酸等。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
(1)解热
(2)抗炎
(3)抗毒素
(4)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
(5)抗肿瘤
2.其他药理作用
(1)抑制交感神经功能
(2)降血糖
(3)改善学习记忆
炮制方法:
1.知母:取原药材,除去毛状物及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毛屑。
2.盐知母:取净知母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变色,喷淋盐水,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每100kg知母片,用食盐2kg。
炮制作用:
1.知母: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生品苦寒滑利,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功能。泻肺、胃之火尤宜生用。多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2.盐知母:可引药下行,专于入肾,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善清虚热。常用于肝肾阴亏,虚火上炎,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性状】
本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cm,直径0.8~1.5cm,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鉴别】
(1)本品粉末黄白色。黏液细胞类圆形、椭圆形或梭形,直径53~247μm,胞腔内含草酸钙针晶束。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26~110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稀乙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芒果苷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 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醇-水(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粉末0.2g,加30%丙酮10ml,超声处理2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知母皂苷BⅡ对照品,加30%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2.《用药法象》:“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
3.《本草纲目》:“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