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青葙,野鸡冠花,狗尾草,鸡冠苋,大尾鸡冠花,牛尾花子
来源:苋科植物青葙的干燥成熟种子。
处方用名:青葙子、炒青葙子
药性: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临床应用:
1.肝热目赤,目生翳膜,视物昏花
2.肝火眩晕
1.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本品苦寒清降,功专清泻肝经实火以明目退翳,用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等,可配决明子、茺蔚子、羚羊角等用,如青葙丸(《证治准绳》);若配生地黄、玄参、车前子,可治肝虚血热之视物昏花,如青葙丸(《医宗金鉴》);若配菟丝子、肉苁蓉、山药等药用,可治肝肾亏损,目昏干涩,如绿风还晴丸(《医宗金鉴》)。
2.肝火眩晕。取本品清泻肝火以平抑肝阳,可用治肝阳化火所致头痛、眩晕、烦躁不寐,常配石决明、栀子、夏枯草等药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注意事项:本品有扩散瞳孔作用,青光眼患者禁用。
临床配伍:
1若配决明子、茺蔚子、羚羊角等用,可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等,如青葙丸(《证治准绳》)。
2若配生地黄、玄参、车前子,可治肝虚血热之视物昏花,如青葙丸(《医宗金鉴》)。
3若配菟丝子、肉苁蓉、山药等药用,可治肝肾亏损,目昏干涩,如绿风还睛丸(《医宗金鉴》)。
1、石斛夜光丸
2、补肾明目丸
3、石决明散
化学成分:主要含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青葙子苷A、B等。还含多种氨基酸。
药理作用:
青葙子提取物有降血糖、保肝、降血压等作用。还可以降低眼压,其所含油脂有扩瞳作用,对晶状体具有保护作用。青葙子水煎液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方法:
1.青葙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2.炒青葙子:取净青葙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有爆鸣声,断面淡黄色,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1.青葙子: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肝、明目、退翳的功能。生品清肝作用强,常用于肝热目赤,肝火眩晕。
2.炒青葙子:寒性缓和,并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可用于目生翳膜,视物昏暗。
【性状】
本品呈扁圆形,少数呈圆肾形,直径1~1.5mm。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中间微隆起,侧边微凹处有种脐。种皮薄而脆。气微,味淡。
【鉴别】
本品粉末灰黑色。种皮外表皮细胞暗红棕色,表面观多角形至长多角形,有多角形网格状增厚纹理。种皮内层细胞淡黄色或无色,表面观多角形,密布细直纹理。胚乳细胞充满淀粉粒和糊粉粒,并含脂肪油滴和草酸钙方晶。
1.《药性论》:“治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翳肿。”
2.《本经逢原》:“青葙子,治风热目疾,与决明子功同。……其治风瘙身痒,皮肤中热,以能散厥阴经中血脉之风热也。”
3.《本草正义》:“青葙,即鸡冠花之同类。其子苦寒滑利,善涤郁热,故目科风热肝火诸症统以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