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日华子本草》
别名:橄榄、黄榄、白榄
来源:橄榄科植物橄榄的干燥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青果
药性:甘、酸,平。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临床应用:
1.咽喉肿痛,咳嗽痰稠,烦热口渴
2.鱼蟹中毒
1.咽喉肿痛,咳嗽烦渴。本品性平偏寒,功能清热解毒、生津利咽、化痰止咳。用治风热上袭或热毒蕴结而致咽喉肿痛,常与硼砂、冰片、青黛等同用;若用治咽干口燥,烦渴音哑,咳嗽痰粘,可单用鲜品熬膏服用,亦可与金银花、桔梗、芦根等同用。
2.鱼蟹中毒。本品甘平解毒,《随息居饮食谱》单用鲜品榨汁或煎浓汤饮用,可解河豚之毒;本品又有解毒醒酒之效,《本草汇言》单用青果十枚,煎汤饮服,用于饮酒过度。
用法用量:煎服,5~10g。
1、擦牙散
2、草果饮
3、吹耳丹
化学成分:主要含挥发油,多酚类,三萜类,及氨基酸,脂肪酸,鞣质等。
药理作用:
本品能兴奋唾液腺,使唾液分泌增加。青果提取物对半乳糖胺引起的肝细胞中毒有保护作用,亦能缓解四氯化碳对肝脏的损害。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打碎。
【性状】
本品呈纺锤形,两端钝尖,长2.5~4cm,直径1~1.5cm。表面棕黄色或黑褐色,有不规则皱纹。果肉灰棕色或棕褐色,质硬。果核梭形,暗红棕色,具纵棱;内分3室,各有种子1粒。气微,果肉味涩,久嚼微甜。
【鉴别】
(1)本品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1~3列厚壁细胞,含黄棕色物,外被角质层。中果皮为10余列薄壁细胞,有维管束散在,油室多散列于维管束的外侧。内果皮为数列石细胞。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和方晶。
本品粉末棕黄色。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呈不规则形,壁较厚,含黄棕色物。薄壁细胞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壁不均匀增厚,内含或散在草酸钙簇晶和方晶。石细胞多见,由数个紧密排列或单个散在,呈纺锤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壁厚,孔沟细密,有的纹孔明显。导管多为螺纹。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青果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没食子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8: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本草纲目》:“生津液,止烦渴,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鱼、鳖毒。”
2.《日华子本草》:“开胃,下气,止泻。”
3.《滇南本草》:“治一切喉火上炎,大头瘟症。能解湿热、春温,生津止渴,利痰,解鱼毒、酒、积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