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陵菜【清热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委陵菜

基本内容

出处:《救荒本草》

别名:毛鸡腿子、野鸡膀子、蛤蟆草、山萝卜、翻白草[山东]、白头翁[湖北]、翻白菜、根头菜、野鸩旁花、黄州白头翁、龙牙草、天青地白、小毛药、虎爪菜、老鸦翎、老鸦瓜、地区草、白头翁、野鸠旁花、老鸦爪、翻白草、野鸡脖子、痢疾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Ser.的干燥全草。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以山东、河南为最多。春季未抽茎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切段,生用。

药性:苦,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临床应用:
用于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1.热毒泻痢。本品苦寒,清热解毒,长于清泻大肠热毒,可单用本品研末冲服,治疗热毒泻痢或湿热泻痢,下痢脓血,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久痢不止等症;亦与黄柏、白头翁、马齿苋同用。
2.血热出血。本品寒凉,入肝经血分,能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单用本品研末,或用鲜品捣烂外敷患处,均可用治痔疮出血、刀伤出血;亦常与贯众、白茅根、茜草、大蓟、小蓟等同用,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崩漏、月经过多、尿血、便血等证。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痈肿疮毒,风湿痹证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药理

化学成分:
1.化学成分:本品含有山奈素、槲皮素、α-儿茶酚等黄酮类;熊果酸等三萜类;还有有机酸类、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纤维等。
2.药理作用:本品所含没食子酸、槲皮素是抗菌的主要活性成分,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阿米巴滋养体以及阴道滴虫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本品对实验动物的离体心脏、离体及在体肠管均呈抑制作用,而对离体支气管则是扩张作用,对其离体子宫起兴奋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本品尚可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取委陵菜干根制成20%溶液口服,或制成注射剂肌内注射,同时用20%溶液60m1,行保留灌肠,共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64例,治愈59例,好转5例;用委陵菜煎剂,成人每日20~30g(生药量)并以10%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急、慢性阿米巴痢疾27例,疗效良好(中药大辞典1986:1370);用委陵菜煎剂(每10ml生药7.5g)口服,每日3次,每次30ml,治疗肠道鞭毛虫病204例,总有效率达98.53%,除8例患者出现轻度厌食、恶心外,均未见副作用(福建中医药1995,1:5)。

药理作用:

> 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