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草拾遗》
别名:红冬青、油叶树、树顶子
来源:冬青科植物冬青的干燥叶。
处方用名:四季青
药性:苦、涩,凉。归肺、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祛瘀,凉血止血,敛疮。
临床应用:
1.烧烫伤,皮肤溃疡
2.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痢疾,热淋,胁痛
3.外伤出血
1.水火烫伤,湿疹,疮疡。本品苦涩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敛疮之功。尤长于治疗水火烫伤。主治水火烫伤,下肢溃疡,皮肤湿疹,热毒疮疖初起等,可单用制成搽剂外涂患处;亦可用本品干叶研粉,麻油调敷,或用鲜叶捣烂,外敷患处。
2.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淋,泻痢。本品苦寒,善于清泻肺火而解热毒。用于肺火上壅,咳嗽、咽痛以及风热感冒;或热毒下侵,小便淋沥涩痛,泄泻痢疾者,单用本品即效。
3.外伤出血。本品有收敛止血之效。用于外伤出血,可单用鲜叶捣敷伤口;也可用干叶研细,撒敷在伤口,外加包扎。
用法用量:煎服,15~60g。外用适量,水煎外涂。
1、冬青糖浆
2、复方千日红片
3、蒲公英四季青眼药水
化学成分:主要含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马索酸,缩合型鞣质,长梗冬青苷,黄酮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
四季青煎剂及分离出的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等均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能减少实验性水烫伤动物的渗出。还有抗炎及抗肿瘤作用。
取原药材,除去残枝、枯叶及杂质,略润,切成丝,干燥,筛去灰屑。
【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或狭长椭圆形,长6~12cm,宽2~4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疏浅锯齿。上表面棕褐色或灰绿色,有光泽;下表面色较浅;叶柄长0.5~1.8cm。革质。气微清香,味苦、涩。 【鉴别】 (1)本品粉末棕褐色至灰绿色。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或微弯曲,壁稍厚。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或类长方形,细胞较小。气孔不定式。叶肉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少数方晶,簇晶直径18~55μm。纤维单个敢在或成束,多细长,直径9~20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原儿茶酸对照品、长梗冬青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7: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本草图经》:“烧灰,面膏涂之,治皲瘃殊效,兼灭瘢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