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药性论》
别名:油葱、洋芦荟、库拉索芦荟、美国芦荟、翠叶芦荟、华芦荟
来源:百合科植物库拉素芦荟好望角芦荟或其他同属近缘植物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
处方用名:芦荟
药性: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
临床应用:
1.热结便秘
2.惊痫抽搐
3.小儿疳积
4.癣疮
1.热结便秘。本品苦寒降泄,既能泻下通便,又能清肝火,除烦热。治热结便秘,兼见心、肝火旺,烦躁失眠之证,常与朱砂同用,如更衣丸(《本草疏经》)。
2.烦燥惊痫。本品有较好的清肝火作用。用治肝经火盛的便秘溲赤、头晕头痛、烦燥易怒、惊痫抽搐等证,常与龙胆草、栀子、青黛等同用,如当归芦荟丸(《医学六书》)。
3.小儿疳积。本品能杀虫疗疳。用治虫积腹痛、面色萎黄、形瘦体弱的小儿疳积证,以芦荟与使君子等份为末,米饮调服;或配人参、白术等益气健脾之品,如肥儿丸(《医宗金鉴》)。
此外,取其杀虫之效,可外用治疗癣疮。
用法用量:2~5g,宜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及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临床配伍:
1、治慢性肝炎活动期、肝源性低热:芦荟、胡黄连各1.5g,黄柏3g。水泛为丸,每次吞服3g,每日2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小儿疳痢久不瘥,肚大有青脉,四肢渐瘦:芦荟一两,粉霜一分。上件药同研为末,以水煎黄连汁至浓和丸,如绿豆大。每服食前以粥饮下五丸。(《圣惠方》芦荟丸)
1、当归龙荟丸(龙脑丸)
2、消疳理脾汤
化学成分:主要含蒽醌类成分:芦荟苷,芦荟大黄素苷,异芦荟大黄素苷,7-羟基芦荟大黄素苷;还含多糖、甾醇及脂肪酸类等。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
(1)泻下
(2)抗菌
(3)抗肿瘤
(4)免疫调节
2.其他药理作用
(1)降血脂
(2)愈创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捣碎。
【性状】
库拉索芦荟呈不规则块状,常破裂为多角形,大小不一。表面呈暗红褐色或深褐色,无光泽。体轻,质硬,不易破碎,断面粗糙或显麻纹。富吸湿性。有特殊臭气,味极苦。
好望角芦荟 表面呈暗褐色,略显绿色,有光泽。体轻,质松,易碎,断面玻璃样而有层纹。
【鉴别】
(1)取本品粉末O.5g,加水50ml,振摇,滤过,取滤液5ml,加硼砂0.2g,加热使溶解,取溶液数滴,加水30ml,摇匀,显绿色荧光,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黄色荧光;再取滤液2ml,加硝酸2ml,摇匀,库拉索芦荟显棕红色,好望角芦荟显黄绿色;再取滤液2ml,加等量饱和溴水,生成黄色沉淀。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至沸,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荟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甲醇-水(100:17:1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药性论》:“杀小儿疳蛔。主吹鼻杀脑疳,除鼻痒。”
2.《开宝本草》:“主热风烦闷,胸膈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疗五疳,杀三虫及痔病疮瘘,解巴豆毒。”
3、《本草汇言》:“卢会,凉肝杀虫之药也。凡属肝脏为病,有热者,用之必无疑也。但味极苦,气极寒,诸苦寒药无出其右者。其功力主消不主补,因内热气强者可用,如内虚泄泻食少者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