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大戟【泻下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京大戟

基本内容

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龙虎草、将军草、九头狮子

来源:大戟科植物大戟的干燥根。

处方用名:京大戟、醋京大戟

药性: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临床应用:
1.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
2.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1.水肿、臌胀、胸胁停饮。本品泻水逐饮作用类似甘遂而稍逊,偏行脏腑之水湿,多治水肿,臌胀,正气未衰者。《活法机要》治水肿腹水,用大戟与大枣同煮,去大戟不用,食枣。又如十枣汤(《伤寒论》)、舟车丸(《景岳全书》)等方,均与甘遂、芫花等逐水药同用,以治上述病证。
2.痈肿疮毒,瘰疬痰核。本品能消肿散结,内服外用均可。治热毒痈肿疮毒,可鲜用捣烂外敷;治颈项间痈疽,配当归、白术、生半夏为丸服(《本草汇言》);治痰火凝聚的瘰疬痰核,可用大戟与鸡蛋同煮,食鸡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

用法用量: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内服醋炙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生用。

注意事项:孕妇及虚弱者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方剂

1、紫金锭

药理

化学成分:主要含萜类成分:京大戟素,大戟二烯醇等;黄酮类成分:大戟苷,大戟酸等。还含生物碱、有机酸、鞣质、树脂胶、多糖等。

药理作用:
本品乙醚和热水提取物有刺激肠管而异泻的作用;对妊娠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能扩张毛细血管,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炮制

京大戟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醋京大戟取净京大戟,照醋煮法煮至醋吸尽。每100kg京大戟,用醋30kg。

性状和鉴别

【性状】 本品呈不整齐的长圆锥形,略弯曲,常有分枝,长10~20cm,直径1.5~4cm。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纵皱纹、横向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顶端略膨大,有多数茎基及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或淡黄色,纤维性。气微,味微苦涩。
【鉴别】 (1)本品粉末淡黄色。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15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3分粒组成。草酸钙簇晶直径19~40μm。具缘纹孔导管和网纹导管较多见,直径26~50μm。纤维单个或成束,壁较厚,非木化。无节乳管多碎断,内含黄色微细颗粒状乳汁。
(2)取本品手切薄片2片,一片加冰醋酸与硫酸各1滴,置显微镜下观察,在韧皮部乳管群处呈现红色,5分钟后渐褪去;另一片加氢氧化钾试液,呈棕黄色。
(3)取本品粉末0.5g,加石油醚(60~90℃)5ml,浸渍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京大戟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戟二烯醇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丙酮(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古籍参考

1.《神农本草经》:“主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
2.《名医别录》:“主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
3.《本草正》:“性峻烈,善逐水邪痰涎,泻湿热胀满。

> 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