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祛风湿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木瓜

基本内容

出处:《名医别录》

别名:贴梗海棠、铁脚梨、川木瓜

来源: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木瓜

药性: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临床应用:
1.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
2.脚气浮肿
3.暑湿吐泻,转筋挛痛


1.风湿痹证。本品味酸入肝,益筋和血,善舒筋活络,且能去湿除痹,尤为湿痹,筋脉拘挛要药,亦常用于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常与乳香、没药、生地同用,治筋急项强,不可转侧,如木瓜煎(《普济本事方》)。与羌活、独活、附子配伍,治脚膝疼重,不能远行久立者,如木瓜丹(《传信适用方》)
2.脚气水肿。本品温通,去湿舒筋,为脚气水肿常用药,多配吴茱萸、槟榔、苏叶等,治感受风湿,脚气肿痛不可忍者,如鸡鸣散(《朱氏集验方》)。
3.吐泻转筋。本品温香入脾,能化湿和胃,湿去则中焦得运,泄泻可止;味酸入肝,舒筋活络而缓挛急。治湿浊中焦之腹痛吐泻转筋,偏寒者,常配吴茱萸、茴香、紫苏等,如木瓜汤(《三因方》);偏热者,多配蚕沙、薏苡仁、黄连等,如蚕矢汤(《霍乱论》)。
此外,本品尚有消食作用,用于消化不良;并能生津止渴,可治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煎服,6~9g。

注意事项:胃酸过多者不宜服用。

临床配伍:
《陆川本草》:治远年烂脚:木冬瓜二两,土薏一两,猪脚一条。共煲服。

方剂

1、萆薢化毒汤
2、归灵内托散
3、补肝汤
4、壮筋续骨丹
5、天仙藤散
6、正容汤
7、搜风解毒汤
8、六和汤
9、实脾饮
10、补筋丸

药理

化学成分:主要含齐墩果酸,熊果酸、苹果酸,枸橼酸,酒石酸,多糖以及皂苷等。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
(1)抗炎
(2)镇痛
2.其他药理作用
(1)抗肿瘤
(2)抗菌

炮制

洗净,润透或蒸透后切薄片,晒干。

性状和鉴别

【性状】 本品长圆形,多纵剖成两半,长4~9cm,宽2~5cm,厚1~2.5cm。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剖面边缘向内卷曲,果肉红棕色,中心部分凹陷,棕黄色;种子扁长三角形,多脱落。质坚硬。气微清香,味酸。
【鉴别】 (1)本品粉末黄棕色至棕红色。石细胞较多,成群或散在,无色、淡黄色或橙黄色,圆形、长圆形或类多角形,直径20~82μm,层纹明显,孔沟细,胞腔含棕色或橙红色物。外果皮细胞多角形或类多角形,直径10~35μm,胞腔内含棕色或红棕色物。中果皮薄壁细胞,淡黄色或浅棕色,类圆形,皱缩,偶含细小草酸钙方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三氯甲烷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三氯甲烷(1:3)混合溶液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木瓜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丙酮-甲酸(6:0.5: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和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和橙黄色荧光斑点。

古籍参考

1.《名医别录》:“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
2.《本草经疏》:“木瓜温能通肌肉之滞,酸能敛濡满之湿,则脚气湿痹自除也。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者,脾胃病也,夏月暑湿饮食之邪,伤于脾胃则挥霍撩乱,上吐下泻,甚则肝木乘脾,而筋为之转也。酸温能和脾胃,固虚脱,兼入肝而养筋,所以能疗肝脾所生之病也。”

> :absol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