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滇南本草》
别名:火把花、断肠草、紫金皮、紫金藤、雷公藤、掉毛草、胖关藤、红毛山藤。
来源:卫矛科植物昆明山海棠的干燥根。
处方用名:昆明山海棠
药性:苦、辛,微温;有大毒。归肝、脾、肾经。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续筋接骨。
临床应用:
1.风湿痹证
2.跌打损伤,骨折
1.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燥温通,能“行十二经络”,善袪风湿,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寒湿痹日久关节肿痛麻痹良药。单用酒浸、煎服或与鸡血藤等配伍。《滇南本草》与当归、川牛膝、羌活、木瓜配伍酒浸,治筋骨疼痛,瘫痪痿软。
2.跌打损伤,骨折。本品辛能行散,善袪瘀通络,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治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可单用外敷,亦可与天南星、半夏、川芎等配伍,如紫金皮散(《证治准绳》);或与芙蓉叶、生地黄同用,如紫金膏(《证治准绳》)。
此外,本品尚有止血、解毒杀虫作用,用于产后出血过多、癌肿、顽癣等。
用法用量:煎服,6~15g,宜先煎;或酒浸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水涂,或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体弱者不宜使用。孕妇禁用。小儿及育龄期妇女慎服。不宜过量或久服。
临床配伍:
1、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劳伤:雷公藤30g,加酒500g,浸泡5-7d后服。每次5ml,每日2次。(《云南中草药选》)
2、治产后腹痛,流血过多:紫金皮9g,大血藤12g。水煎服。(《红河中草药》)
3、治白血病(热毒壅滞或气滞血瘀):羊蹄根30g,牡丹皮15g,六方藤30g,白花蛇舌草30g,小白薇15g。水煎服。(《云南抗癌中草药》)
化学成分:主要含雷公藤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甲素、丙素,山海棠素,山海棠内酯,黑蔓酮酯甲,雷公藤三萜酸C、A,山海棠萜酸等。
药理作用:
昆明山海棠有免疫调节作用;有明显的抗炎效果;乙醇提取物有非常显著的抗生育作用,停药后可恢复其生育能力。并有抗癌作用。
取原药材,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已切片者,除去杂质。
根圆柱形,有分枝,略弯曲,粗细不等,直径0.4-3(-5)cm。栓皮橙黄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纹及横裂隙,易剥落。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棕灰色或淡棕黄色,木部淡棕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涩、苦。
《滇南本草》:“治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瘫痪痿软,湿气流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