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健【祛风湿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千年健

基本内容

出处:《本草纲目拾遗》

别名:千年见、年见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千年健的干燥根茎。

处方用名:千年健

药性:苦、辛,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强筋骨。

临床应用:
风寒湿痹,腰膝冷痛,拘挛麻木,筋骨痿软

风寒湿痹。本品辛散苦燥温通,既能袪风湿,又能入肝肾强筋骨,颇宜于老人。治风寒湿痹,腰膝冷痛,下肢拘挛麻木,常与钻地风相须为用,并配牛膝、枸杞子、萆薢、蚕沙等酒浸服(《本草纲目拾遗》)。

用法用量:煎服,5~10g;或酒浸服。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者慎服。

临床配伍:
《中药学》: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症:本品既能祛风湿,又能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腰酸脚软、手足拘挛麻痹等症,常与桑寄生、虎骨、牛膝等配合应用。
《临床常用中药手册》:风湿痹痛,配钻地风、海桐皮、老鹳草

方剂

1、白疕丸
2、丁公仙枕
3、疯气药酒
4、虎骨木瓜酒
5、虎骨追风酒
6、舒筋活络饮

药理

化学成分:主要含挥发油,主要为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芳樟醇、α-松油醇、β-松油醇、橙花醇、香叶醇、香叶醛、丁香油酚、异龙脑、广藿香醇等。

药理作用:
千年健甲醇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醇提液有抗组胺作用,其水提液具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所含挥发油对布氏杆菌、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

性状和鉴别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略扁,长15~40cm,直径0.8~1.5cm。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粗糙,可见多数扭曲的纵沟纹、圆形根痕及黄色针状纤维束。质硬而脆,断面红褐色,黄色针状纤维束多而明显,相对另一断面呈多数针眼状小孔及有少数黄色针状纤维束,可见深褐色具光泽的油点。气香,味辛、微苦。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有的残存,棕色。基本组织中散有大的分泌腔,由数层木栓细胞组成;分泌细胞靠外侧较多,内含黄色至棕色分泌物;黏液细胞较大,内含草酸钙针晶束;草酸钙簇晶散在;维管束外韧型及周木型,散生,外韧型维管束外侧常伴有纤维束,单一纤维束少见,纤维壁较厚,木化。
(2)取本品粉末lg,加石油醚(60~90℃)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千年健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8: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溶液(1→10),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古籍参考

1.《本草纲目拾遗》:“壮筋骨,浸酒;止胃痛,磨酒服。”
2.《本草正义》:“千年健,今恒用之于宣通经络,祛风逐痹,颇有应验,盖气味皆厚,亦辛温走窜之作用也。”

> 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