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皮【利水渗湿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冬瓜皮

基本内容

出处:《开宝本草》

别名:白瓜皮、白东瓜皮

来源: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干燥外层果皮。

处方用名:冬瓜皮

药性:甘,凉。归脾、小肠经。

功效:利尿消肿,清热解暑。

临床应用:
1.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2.暑热口渴,小便短赤


1.水肿。本品味甘,药性平和,善于利水消肿。用于治水肿,如《湖南药物志》以本品配五加皮、姜皮,煎服;若治体虚浮肿,如(《浙江药用植物志》)用冬瓜皮、赤小豆、红糖适量。煮烂,食豆服汤。
2.暑热证。本品性凉,有清热解暑的作用。用于治夏日暑热口渴,小便短赤,如(《四川中药志》)冬瓜皮、西瓜皮等量,煎水代茶饮;若治暑湿证,可与生薏苡仁、滑石、扁豆花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30g。

临床配伍:
1、治肿胀:用半斤,同冬瓜皮半斤,紫苏根叶半斤,生姜皮三两。煎汤熏洗,暖卧取汗。洗三次,小便清长,自然胀退。(《摘玄方》)
2、跌扑伤损:用干冬瓜皮一两,真牛皮胶一两,锉入锅内炒存性,研末。(《本草纲目》)

方剂

1、板蓝根汤
2、葫芦双皮汤
3、立止散

药理

化学成分:主要含蜡类及树脂类物质、烟酸、胡萝卜素、葡萄糖、果糖、蔗糖、有机酸。

药理作用:
本品有利尿、抗过敏、抗菌、降血糖、调节胃肠运动等作用。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块或宽丝,干燥。

性状和鉴别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碎片,常向内卷曲,大小不一。外表面灰绿色或黄白色,被有白霜,有的较光滑不被白霜;内表面较粗糙,有的可见筋脉状维管束。体轻,质脆。气微,味淡。
【鉴别】 本品粉末淡棕黄色或黄绿色。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5~7个。石细胞大多成群,呈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10~56μm,纹孔和孔沟明显。螺纹导管多见,直径16~54μm。

古籍参考

1.《滇南本草》:“止渴,消痰,利小便。”
2.《药性切用》:“行皮间水湿,善消肤肿。”
3.《本草再新》:“走皮肤,去湿追风,补脾泻火。”

> 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