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拉拉蛄、土狗、梧鼠、蝼蝈、螜、天蝼、蟪蛄、蝼窒、蟓蛉、杜狗、蛞蝼、炙鼠、津姑、蝼蜮、硕鼠、蜗蛄、地狗、拉拉古、土狗崽、地牯牛、拉拉狗、拉蛄、蝚、蟪姑、仙姑、石鼠、蛄
来源:为蝼蛄科昆虫华北蝼蛄(北方蝼蛄)GryllotalpaunispinaSaussure和非洲蝼蛄(南方蝼蛄)G.africanapalisotetBesurois.的虫体。前者主产于华北;后者主产于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夏、秋间捕捉。用沸水烫死,除去翅足,晒干,生用;或烘至黄褐色用。
药性:咸,寒。归膀胱、大肠、小肠经。
功效:利水消肿,通淋。
临床应用:
用于小便不利,瘰疬,痈肿恶疮。
1.水肿证。本品性善下行,具有较强的利水消肿作用,并有通利大便之功。多用于头面浮肿,大腹水肿,小便不利之实证,单用有效,也可配其他药用。如(《普济方》)半边散,以本品烘用,与大戟、芫花、甘遂、大黄为末,用淡竹叶、天门冬煎汤送服。
2.淋证。本品利尿以通淋,可治淋证。尤宜于石淋作痛,如(《本草图经》)以之配盐,烘干为末,酒送服。
用法用量:煎服,6~9g。研末服,每次3~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下行,通利之功较强,气虚体弱者及孕妇忌用。
化学成分:
1.化学成分:非洲蝼蛄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含谷氨酸最多、其次是丙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
2.药理作用:蝼蛄粉混悬液灌胃,对家兔不能证实其利尿作用。用蝼蛄粉末长期喂兔和小鼠,未见中毒现象。
3.临床研究:据报道,将蝼蛄放入蛋中,用纸浸湿包8层后,入电烤箱烤,熟后弃纸壳,热食,治疗小儿急性肾炎,有良效(浙江中医杂志,1994,4:162)。干蝼蛄研末,温开水送服,治疗产后尿潴留,有效(江苏中医,1997,7:13)。
药理作用:
1.《日华子本草》:“治恶疮,水肿,头面肿。”
2.《本草纲目》:“利大小便,通石淋,治瘰疬,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