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石竹子花、十样景花、洛阳花
来源:石竹科植物瞿麦或石竹的干燥地上部分。
处方用名:瞿麦
药性:苦,寒。归心、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淋,活血通经。
临床应用:
1.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
2.瘀阻经闭,月经不调
1.淋证。本品苦寒泄降,能清心与小肠火,导热下行,有利尿通淋之功,为治淋常用药。尤以热淋最为适宜。常与萹蓄、木通、车前子同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治小便淋沥有血,则与栀子、甘草等同用,如立效散(《和剂局方》);治石淋,与石韦、滑石、冬葵子配伍,如石韦散(《症治汇补》);
2.闭经,月经不调。本品能破血通经。对于血热瘀阻之经闭或月经不调尤宜,常与桃仁、红花、丹参、赤芍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临床配伍:
1、《外台秘要》:瞿麦子捣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三日当下石。用于小便石淋,宜破血。
2、《金匮方》:小便不利有水气,栝蒌瞿麦丸主之:瞿麦二钱半,栝蒌根二两,大附子一个,茯苓、山芋各三两,为末,蜜和丸梧子大。一服三丸,日三。未知,益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也。
3、《千金方》:以瞿麦煮浓汁服之。用于子死腹中或产经数日不下。
4、《圣济总录》:南天竺草(即瞿麦)拇指大一把,山栀子仁三十个,生姜一块,甘草(炙)半两,灯草一小把,大枣五枚。水煎服。用于九窍出血,服药不止者。
5、《圣惠方》:瞿麦炒黄为末,以鹅涎调涂头即开。或捣汁涂之。用于目赤肿痛浸淫等疮。
1、八正散
化学成分:瞿麦含花色苷、水杨酸甲酯、丁香油酚、维生素A样物质、皂苷、糖类。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
(1)利尿
(2)利胆
2.其他药理作用
(1)兴奋肠管、子宫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性状】
瞿麦茎圆柱形,上部有分枝,长30~60cm;表面淡绿色或黄绿色,光滑无毛,节明显,略膨大,断面中空。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叶片呈条形至条状披针形。枝端具花及果实,花萼筒状,长2.7~3.7cm;苞片4~6,宽卵形,长约为萼筒的1/4;花瓣棕紫色或棕黄色,卷曲,先端深裂成丝状。硕果长筒形,与宿萼等长。种子细小,多数。气微,味淡。
石竹 萼筒长1.4~1.8cm,苞片长约为萼筒的1/2;花瓣先端浅齿裂。
【鉴别】
(1)本品粉末绿黄色或浅绿棕色。纤维多成束,边缘平直或波状,直径10~25(~38)μm;有的纤维束外侧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7~35μm,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细胞中。花粉粒类圆球形,直径31~75μm,具散孔,表面有网状雕纹。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瞿麦对照药材和石竹对照药材各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正丁醇-丙酮-醋酸-水(2:2:1:16)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热风吹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瞿麦对照药材或石竹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日华子本草》:“催生,治月经不通,破血块,排脓。”
2.《本草备要》:“降心火,利小肠,逐膀胱邪热,为治淋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