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葵子、葵菜子
来源:锦葵科植物冬葵的干燥成熟种子。
处方用名:冬葵子
药性:甘、涩,凉。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利尿,下乳,润肠。
临床应用:
1.淋证,水肿,尿闭
2.乳汁不通,乳房胀痛
3.肠燥便秘
1.淋证。本品甘寒滑利,有利尿通淋之功。用于热淋,与石韦、瞿麦、滑石等同用,如石韦散《证治汇补》;用于血淋及妊娠子淋,如《千金方》本品单味用;用于石淋,与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等同用。本品质滑,通关格,利小便消水肿。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配猪苓、泽泻、茯苓等同用;若治关格胀满,大小便不通,如《肘后方》以本品单味为末服。
2.乳汁不通、乳房胀痛。本品滑润利窍,有通乳汁之功。用于产后乳汁不通,乳房胀痛可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等同用。
3.便秘。冬葵子质润滑利,润肠而通便。用于肠燥便秘证,可与郁李仁、杏仁、桃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
注意事项:本品寒润滑利,脾虚便溏及孕妇慎用。
临床配伍:
1、治妊娠子淋、小便涩痛:冬葵子、滑石、木通各等分。上为末,每服四钱,水一盏,葱白七寸,煎至六分,去滓服。(《妇人大全良方》)
2、治产后淋沥不通:葵子一合,朴消八分。水二升,煎八合,下消服之。(《姚僧坦集验方》)
3、治小儿小便不通:冬葵子一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入滑石末六铢。(《千金要方》)
4、治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一斤,茯苓三两。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金匮要略》葵子茯苓散)
5、治卒关格,大小便不通,支满欲死: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内猪脂如鸡子一丸则弥佳。(《肘后方》)
6、治大便不通十日至一月者:葵子末入乳汁等分,和服。(《圣惠方》)
7、治胎死腹中,若母病欲下:牛膝三两,葵子一升。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要方》)
8、治血痢、产痢:冬葵子为末,每服二钱,入腊茶一钱,沸汤调服,日三。(《圣惠方》)
9、治面皯疱令光白:冬葵子炒研、柏子仁别研、白茯苓去黑皮,各三两。上三味,捣研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食后临卧。(《圣济总录》冬葵子散)
1、安胎利水汤
2、八灵散
3、白茅汤
4、催生立应散
化学成分:主要含脂肪油、蛋白质及锌、铁、锰、磷等10种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
冬葵子中提取的中性多糖,显示能明显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活性。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皮壳,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冬葵子果实由7-9个小分果组成,呈扁平圆盘状,底部有宿存花萼。分果呈橘瓣状或肾形,直径1.5-2mm,较薄的一边中央凹下。果皮外表为棕黄色,背面较光滑,两侧面靠凹下处各有一微凹下圆点,由圆点向外有放射性条纹。种子橘瓣状肾形,种皮黑色至棕褐色。质坚硬,破碎后子叶心形,两片重叠折曲。气微、味涩。
1.《名医别录》:“疗妇人乳难内闭。”
2.《得配本草》:“滑肠达窍,下乳滑胎,消肿,通关格,利二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