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草纲目拾遗》
别名:落地金钱、钱芊金、连钱草
来源: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处方用名:金钱草
药性:甘、淡、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临床应用:
1.湿热黄疸,胆胀胁痛
2.石淋,热淋,小便涩痛
3.痈肿疔疮,毒蛇咬伤
1.湿热黄疸。本品清肝胆之火,又能除下焦湿热;有清热利湿退黄之效。治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蒿,栀子、虎杖等同用。
2.石淋,热淋。金钱草利尿通淋,善消结石,尤宜于治疗石淋,可单用大剂量金钱草煎汤代茶饮,或与海金沙、鸡内金、滑石等同用;治热淋,常与车前子、萹蓄等同用;本品还能清肝胆湿热,消胆石,配伍茵陈、大黄、郁金等同用,治疗肝胆结石,如利胆排石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
3.痈肿疔疮、毒蛇咬伤。本品有解毒消肿之效,可用治恶疮肿毒,毒蛇咬伤等证。可用鲜品捣汁内服或捣烂外敷,或配蒲公英、野菊花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5~60g。
临床配伍:
1.与虎杖、茵陈、栀子配伍,利湿退黄,治疗黄疸,如茵陈蒿汤;
2.与茵陈、大黄、郁金配伍,利胆排石,治疗石淋,如利胆排石片;
3.与蒲公英、野菊花等配伍,治疗恶疮肿毒、毒蛇咬伤。
1、清胆汤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黄酮、氨基酸、胆碱、鞣质、甾醇和内酯等。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
(1)利尿
(2)利胆
(3)抗病原体
2.其他药理作用
(1)抗心肌缺血
(2)抑制尿道结石
(3)抗炎
除去杂质,抢水洗,切段,干燥。
【性状】
本品常缠结成团,无毛或被疏柔毛。茎扭曲,表面棕色或暗棕红色,有纵纹,下部茎节上有时具须根,断面实心。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后呈宽卵形或心形,长1~4cm,宽 1~5cm,基部微凹,全缘;上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较浅,主脉明显突起,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叶柄长1~4cm。有的带花,花黄色,单生叶腋,具长梗。蒴果球形。气微,味淡。
【鉴别】
(1)本品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有时可见腺毛,头部单细胞,柄部1~2细胞。栓内层宽广,细胞中有的含红棕色分泌物;分泌道散在,周围分泌细胞5~10个,内含红棕色块状分泌物;内皮层明显。中柱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壁微木化。韧皮部狭窄。木质部连接成环。髓常成空腔。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叶表面观:腺毛红棕色,头部单细胞,类圆形,直径25μm,柄单细胞。分泌道散在于叶肉组织内,直径45μm,含红棕色分泌物。被疏毛者茎、叶表面可见非腺毛,1~17细胞,平直或弯曲,有的细胞呈缢缩状,长59~1070μm,基部直径13~53μm,表面可见细条纹,胞腔内含黄棕色物。
(2)取本品粉末1g,加80%甲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10ml,弃去乙醚液,水液加稀盐酸10ml,置水浴中加热1小时,取出,迅速冷却,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用水30ml洗涤,弃去水液,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对照品、山柰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10: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在105℃加热数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采药志》:“反胃噎膈,水肿臌胀,黄白火丹。”
2.《草木便方》:“除风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