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骨草【利水渗湿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鸡骨草

基本内容

出处:《岭南采药录》

别名:黄头草、黄仔强、大黄草、猪腰草

来源: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的干燥全株。

处方用名:鸡骨草

药性:甘、微苦,凉。归肝、胃经。

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

临床应用:
1.湿热黄疸
2.乳痈肿痛
3.胁肋不舒,胃脘胀痛


1.黄疸。本品甘苦而凉,具有清热利湿而退黄之功,治疗肝胆湿热郁蒸引起的黄疸,可单味使用,或与茵陈、地耳草等药配伍,以加强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作用。
2.乳痈。本品有清热解毒之功,治疗乳痈,可用本品鲜叶捣烂外敷。
3.胁肋不舒,胃脘胀痛。本品入肝胃二经,具疏肝止痛功效,治肝气郁结之胁肋不舒,胃脘疼痛、常与两面针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药理

化学成分:主要含相思子碱、相思子皂苷、黄酮类、氨基酸、糖类、相思子皂醇、甘草次酸。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抗肝损伤、抗炎、抗菌、免疫增强、抗氧化等作用。

炮制

除去杂质和荚果,切段。

性状和鉴别

【性状】 本品根多呈圆锥形,上粗下细,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细纵纹,支根极细,有的断落或留有残基;质硬。茎丛生,长50~100cm,直径约0.2cm;灰棕色至紫褐色,小枝纤细,疏被短柔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8~11对,多脱落,小叶矩圆形,长0.8~2cm;先端平截,有小突尖,下表面被伏毛。气微香,味微苦。
【鉴别】 (1)本品粉末灰绿色。非腺毛单细胞,顶端尖或长尖,长60~970μm,直径12~22μm,壁厚3~6μm,层纹明显,有疣状突起。气孔平轴式。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不均匀增厚。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长圆形,直径16~40μm,有的壁稍厚。木栓细胞黄棕色。草酸钙方晶直径5~11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正丁醇10ml使溶解,用2%盐酸溶液振摇
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酸液,用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再用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5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相思子碱对照品,加80%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