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草图经》
别名:四花青皮、个青皮、青皮子
来源: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处方用名:青皮、醋青皮、麸炒青皮
药性: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临床应用:
1.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
2.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3.癥瘕积聚,久疟痞块
1.肝郁气滞证。本品辛散温通,苦泄下行而奏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之功。尤宜于治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肿痛。治肝郁胸胁胀痛,常配柴胡、郁金、香附等;治乳房胀痛或结块,常配柴胡、浙贝母、橘叶等;治乳痈肿痛,常配瓜蒌皮、金银花、蒲公英等;若治寒疝疼痛,多与乌药、小茴香、木香等同用,如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2.气滞脘腹疼痛。本品辛行温通,入胃而行气止痛。治疗脘腹胀痛,可配大腹皮同用,如青皮散(《症因脉治》);若脘腹冷痛,可配桂枝、陈皮同用,如三皮汤(《医方类聚》)。
3.食积腹痛。本品辛行苦降温通,有消积化滞、和降胃气,行气止痛之功。治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常与山楂、神曲、麦芽等同用,如青皮丸(《沈氏尊生书》);若气滞甚者,可配木香、槟榔或枳实、大黄等同用。
4.癥瘕积聚、久疟痞块。本品气味峻烈,苦泄力大,辛散温通力强,能破气散结。用治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久疟痞块等,多与三棱、莪术、丹参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醋炙用增强疏肝止痛之力。
注意事项:本品性烈耗气,气虚者慎用。
临床配伍:
(1)临床多与乌药、小茴香、木香等配伍,疏肝理气,散结止痛,治疗寒疝疼痛,如乌药散;
(2)与山楂、神曲、麦芽相伍,消积化滞,治食积气滞,如青皮丸。
1、木香槟榔丸
化学成分: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苷等。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
(1)调节胃肠运动(抑制)
(2)促消化液分泌
(3)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4)升压
(5)强心
2.其他药理作用
(1)祛痰
(2)抗菌
(3)抗休克
炮制方法:
1.青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或丝,晒干。筛去碎屑。
2.醋青皮:取净青皮片或丝,加入定量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每100kg青皮片或丝,用米醋20kg。
炮制作用:
1.青皮:味苦、辛,性温。归肝、胆、胃经。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能。用于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食积气滞,脘腹胀痛。生品性烈,辛散破气力强,疏肝之中兼有发汗作用,以破气消积为主。
2.醋青皮:能引药入肝,缓和辛烈之性,消除发汗作用,以免伤伐正气,且增强了疏肝止痛、消积化滞的作用。
【性状】 四花青皮 果皮剖成4裂片,裂片长椭圆形,长4~6cm,厚0.1~0.2cm。外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密生多数油室;内表面类由色或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小筋络。质稍硬,易折断,断面外缘有油室1~2列。气香,味苦、辛。 个青皮 呈类球形,直径0.5~2cm。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微粗糙,有细密凹下的油室,顶端有稍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圆形果梗痕。质硬,断面果皮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厚0.1~0.2cm,外缘有油室1~2列。瓤囊8~10瓣,淡棕色。气清香,味酸、苦、辛。 【鉴别】 (1)四花青皮 本品粉末灰绿色或淡灰棕色。中果皮薄壁组织众多,细胞形状不规则,壁稍增厚,有的成连珠状。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或类方形,垂周壁增厚,气孔长圆形,直径20~28μm,副卫细胞5~7个;侧面观外被角质层,靠外方的径向壁稍增厚。草酸钙方晶存在于近表皮的薄壁细胞中,呈多面体形、菱形或方形,直径3~28μm,长至32μm。橙皮苷结晶棕黄色,呈半圆形、类圆形或无定形团块。螺纹导管、网纹导管细小。 个青皮 瓤囊表皮细胞狭长,壁薄,有的呈微波状,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并含橙皮苷结晶。 (2)取本品粉末0.3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0.5%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为展开剂,展至约3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水(20:1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至约8cm,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本草图经》:“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
2.《本草纲目》:“治胸膈气逆,胸痛,小腹疝痛,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青橘皮,其色青气烈,味苦而辛,治之以醋,所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泄之,以苦降之也。”
3.《本草汇言》:“青橘皮,破滞气,削坚积之药也。……此剂苦能泄,辛能散引能辟邪消瘴,运行水谷,诚专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