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理气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枳实

基本内容

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鹅眼枳实

来源: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

处方用名:枳实、炒枳实

药性: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临床应用:
1.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
2.痰阻气滞,胸痹,结胸
3.脏器下垂


1.胃肠积滞,湿热泻痢。本品辛行苦降,善破气除痞、消积导滞。治饮食积滞,脘腹痞满胀痛,常与山楂、麦芽、神曲等同用,如曲麦枳术丸(《医学正传》);若胃肠积滞,热结便秘,腹满胀痛,则与大黄、芒硝、厚朴等同用,如大承气汤(《伤寒论》);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多与黄芩、黄连同用,如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
2.胸痹、结胸。本品能行气化痰以消痞,破气除满而止痛。治胸阳不振、痰阻胸痹之胸中满闷、疼痛,多与薤白、桂枝、瓜蒌等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治痰热结胸,可与黄连、瓜蒌、半夏同用,如小陷胸加枳实汤(《温病条辨》);治心下痞满,食欲不振,可与半夏曲、厚朴等同用,如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
3.气滞胸胁疼痛。本品善破气行滞而止痛,治疗气血阻滞之胸胁疼痛,可与川芎配伍,如枳芎散(《济生方》);若属寒凝气滞,可配桂枝,如桂枳散(《普济本事方》)。
4.产后腹痛。本品行气以助活血而止痛,可与芍药等分为末服用,用治产后瘀滞腹痛、烦躁,如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或与当归、益母草同用。
此外,本品尚可用治胃扩张、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病症,可单用本品,或配伍补中益气之品黄芪、白术等以增强疗效。

用法用量:煎服,3~10g。炒后性较平和。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临床配伍:
1.多与山楂、神曲、麦芽相使配伍,消积导滞,治饮食积滞,脘腹痞满胀痛,如枳实消痞丸;
2.与大黄、芒硝、厚朴相使配伍,破气除痞,治热结便秘,腹痞胀痛,如大承气汤;
3.与黄芩、黄连同用,行气导滞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如枳实导滞丸;
4.与薤白、桂枝、瓜蒌等配伍,行气化痰以消痞、破气除满而止痛,治胸阳不振,痰阻胸痹,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方剂

1、大承气汤
2、麻子仁丸
3、黄龙汤
4、四逆散
5、大柴胡汤
6、枳实消痞丸
7、温胆汤
8、清气化痰丸
9、枳实导滞丸

药理

化学成分:枳实(枳壳)主要含挥发油、黄酮苷、生物碱等。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
(1)调节胃肠运动(兴奋、抑制)
(2)利胆
(3)调节子宫功能(兴奋、抑制)
(4)升压
(5)强心
2.其他药理作用
(1)利尿
(2)抗炎
(3)抗菌
(4)抗氧化
(5)镇痛
(6)抗溃疡

炮制

炮制方法:
1.枳实: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
2.麸炒枳实: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定量的麦麸,用中火加热,待冒烟时投入枳实片,急速翻炒至淡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晾凉。
每100kg枳实片,用麦麸10kg。
炮制作用:
1.枳实:味苦、辛、酸,性微温。归脾、胃经。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的功能。积实性较峻烈,以破气化痰为主,但破气作用强烈,有损伤正气之虑,适宜气壮邪实者。用于胸痹、痰饮;近年亦用于胃下垂。
2.麸炒枳实:可缓和其峻烈之性,以免损伤正气,以散结消痞力胜。用于食积胃脘痞满,积滞便秘,湿热泻痢。

性状和鉴别

【性状】: 本品呈半球形,少数为球形,直径0.5~2.5cm。外果皮黑绿色或棕褐色,具颗粒状突起和皱纹,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略隆起,厚0.3~1.2cm,黄白色或黄褐色,边缘有1~2列油室,瓤囊棕褐色。质坚硬。气清香,味苦、微酸。 【鉴别】: (1)本品粉末淡黄色或棕黄色。中果皮细胞类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壁大多呈不均匀增厚。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方形,气孔环式,直径18~26μm,副卫细胞5~9个;侧面观外被角质层。草酸钙方晶存在于果皮和汁囊细胞中,呈斜方形、多面体形或双锥形,直径2~24μm。橙皮苷结晶存在于薄壁细胞中,黄色或无色,呈圆形或无定形团块,有的显放射状纹理。油室碎片多见,分泌细胞狭长而弯曲。螺纹导管、网纹导管及管胞细小。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辛弗林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5%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古籍参考

1.《神农本草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2.《名医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3.《本草纲目》:“枳实、枳壳大抵其功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痰满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

> :absol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