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罗子【理气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娑罗子

基本内容

出处:《本草纲目》

别名:梭罗子、莎婆子、武吉

来源:七叶树科植物七叶树、浙江七叶树或天师栗的干燥成熟种子。

处方用名:娑罗子

药性:甘,温。归肝、胃经。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临床应用:
肝胃气滞,胸腹胀闷,胃脘疼痛

胸闷胁痛、脘腹胀痛,妇女经前乳房胀痛。本品既能疏肝解郁以行滞,又能理气宽中以和胃。治疗肝胃气滞之胸闷胁痛、脘腹胀痛等证,常与八月札、佛手等配伍;若治经前乳房胀痛,可与路路通、香附、郁金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

临床配伍:
经前乳胀方(《上海中医学院附属第五门诊部方》):苏罗子、路路通、香附、郁金、焦白术、乌药、陈皮、枳壳。治经前胸闷乳胀。

药理

化学成分:主要含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从三萜皂苷中已分离出七叶皂苷。

药理作用:
娑罗子水煎剂促进胃肠蠕动,水煎剂和所含七叶皂苷可明显抑制胃酸分泌,总皂苷有显著的小肠推进作用;所含七叶皂苷有抗炎、抗大鼠脑缺血损伤、降血脂和抗肿瘤作用。

炮制

除去外壳和杂质。用时打碎。

性状和鉴别

【性状】 本品呈扁球形或类球形,似板栗,直径1.5~4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多皱缩,凹凸不平,略具光泽;种脐色较浅,近圆形,约占种子面积的1/4至1/2;其一侧有1条突起的种脊,有的不甚明显。种皮硬而脆,子叶2,肥厚,坚硬,形似栗仁,黄白色或淡棕色,粉性。气微,味先苦后甜。 【鉴别】 (1)本品粉末淡红棕色至黄棕色。种皮外表皮细胞黄棕色,表面观多角形,壁略不均匀增厚,角部略有突起。种皮下皮细胞卵圆形、类圆形或类长方形,壁稍厚。种皮分枝细胞较大,常多层重叠;分枝细胞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分枝长短不一,有的可见纹孔域。淀粉粒较多,单粒长圆形或类圆形,直径2~38μm,脐点可见;复粒由2~3分粒组成。 (2)取本品,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试验,对照品色谱图中4个主成分峰,以出峰前后的顺序分别为七叶皂苷A、七叶皂苷B、七叶皂苷C和七叶皂苷D。供试品色谱中应呈现与七叶皂苷钠对照品四个主峰保留时间相同的色谱峰。

古籍参考

《本草纲目拾遗》:“宽中下气,治胃脘肝膈臌胀,疳积疟痢,吐血劳伤,平胃通络。”

> 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