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根【止血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苎麻根

基本内容

出处:《名医别录》

别名:家苎麻、野麻、白麻

来源:荨麻科植物苎麻的干燥根和根茎。

处方用名:苎麻根

药性:甘,寒。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
1.血热出血
2.热盛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3.痈肿疮毒


1.血热出血证。本品性寒而入血分,功能凉血止血,凡血分有热,络损血溢之诸出血证,皆可应用。若出血量少,证情较轻者,可单用本品煎服;证情较重,出血不止,有气随血脱之象者,应配伍人参、蛤粉等同用,如苎根散(《圣济总录》)。
2.胎动不安、胎漏下血。本品既能止血,又能清热安胎,历来视为安胎之要药。凡胎热不安、胎漏下血之证,可单用取效,如《梅师集验方》治妊娠胎动下血腹痛,以单味苎麻根煎汤服用。若治劳损所致的胎动腹痛下血,常配地黄、阿胶、当归、白芍等同用,如苎根汤(《小品方》)。
3.热毒痈肿。本品性寒能清热解毒,故可用治热毒痈肿,多以外用为主,常以鲜品捣敷患处。如《本草图经》治痈疽发背初起,未成脓者,《梅师集验方》治乳痈初起微赤,均以本品捣敷;《外台秘要》、《肘后方》治丹毒,单用本品煮浓汁外洗。

用法用量:煎服,10~30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捣敷。

临床配伍:
1、痰哮咳嗽:苎根(存性),为末,生豆腐蘸三五钱,食即效。未全,可以肥猪肉二、三片蘸食,甚妙。(《医学正传》)
2、小便不通:用麻根、蛤粉各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新汲水下。(《圣惠方》)
3、五种淋疾:苎麻根两茎,打碎。以水一碗半,煎半碗,顿服即通,大妙。(《斗门方》)
4、肛门肿痛:生苎根捣烂,坐之良。(《濒湖集简方》)
5、脱肛不收:苎根捣烂,煎汤熏洗之。(《圣惠方》)
6、五色丹毒:苎根煮浓汁,日三浴之。(《外台秘要》)

方剂

1、万灵膏

药理

化学成分:主要含绿原酸、咖啡酸、奎宁酸及黄酮、生物碱、氨基酸、多糖等。

药理作用:
本品有止血、抗菌等作用。苎麻根有机酸盐能缩短小鼠断尾后止血时间,使出血部位血小板数增加。苎麻根黄酮苷体外能使兔和小白鼠的怀孕子宫肌收缩力明显减弱,频率减慢,张力减弱。

炮制

冬季挖根,洗净、切碎、晒干或鲜用。

性状和鉴别

根略呈纺锤形,长约10cm,直径1~1.3cm,表面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断面粉性。气微味淡,有黏性。

古籍参考

1.《名医别录》:“主小儿赤丹,其渍苎汁治渴。安胎,贴热丹毒肿有效。沤苎汁,主消渴也。”
2.《医林纂要》:“孕妇两三月后,相火日盛,血益热,胎多不安。苎根甘咸入心,能布散其光明,而不为郁热,此安胎良药也。”
3.《本草纲目拾遗》:“治诸毒,活血,止血。功能发散,止渴,安胎;涂小儿丹毒,通蛊胀,崩漏,白浊,滑精,牙痛,喉闭,骨鲠,疝气,火丹,疖毒,胡蜂,毒蛇咬,发背,疔疮,跌扑损伤。”

> 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