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香【止血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降香

基本内容

出处:《证类本草》

别名:花梨母、降香黄檀

来源:豆科植物降香檀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

处方用名:降香

药性:辛,温。归肝、脾经。

功效:化瘀止血,理气止痛

临床应用:
1.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伤痛
2.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3.秽浊内阻,呕吐腹痛


1.出血证。本品辛散温通,能化瘀行血止血,适用于瘀滞性出血证,尤其适用于跌打损伤所致的内外出血之证,为外科常用之品。如《名医别录》治刀伤出血,单用本品研末外敷;《百一选方》治金刃或跌扑伤损,血流不止,以本品与五倍子共研末,捣敷患处。若治内伤吐血、衄血,属血瘀或气火上逆所致者,本品能降气化瘀止血,常与丹皮、郁金等同用。
2.胸胁疼痛、跌损瘀痛。本品味辛,能散能行,能化瘀理气止痛,可用治血瘀气滞之胸胁心腹疼痛及跌损瘀肿疼痛。如《本草经疏》治上部瘀血停滞胸膈者,以本品为末煎服;临床亦常与五灵脂、川芎、郁金等同用。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配乳香、没药等同用。
3.呕吐腹痛。本品辛温芳香,其性主降,故能降气辟秽,和中止呕,可用于秽浊内阻脾胃之呕吐腹痛,常与藿香、木香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后下。外用适量,研细末敷患处。

临床配伍:
1、《本草从新》:金疮出血、降香、倍子、桐花等分、末敷。
2、《百一选方》:治金刃或跌扑伤损,血流不止,以本品与五倍子共研末,捣敷患处。

方剂

1、白驳片
2、避瘟丹
3、代抵当汤

药理

化学成分:主要含橙花叔醇等挥发油,异豆素,降香黄酮等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降香挥发油及其芳香水有抗血栓作用。降香乙醇提取物有抗惊厥、镇痛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镇痛和松弛血管等作用。

炮制

除去杂质,劈成小块,碾成细粉或镑片。

性状和鉴别

【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或不规细块状。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切面有致密的纹理。质硬,有油性。气微香,味微苦。
【鉴别】
(1)本品粉末棕紫色或黄棕色。具缘纹孔导管巨大,完整者直径约至300μm,多破碎,具缘纹孔大而清晰,管腔内含红棕色或黄棕色物。纤维成束,棕红色,直径8~26μm,壁甚厚,有的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不均匀木化增厚。草酸钙方晶直径6~22μm。木射线宽1~2列细胞,高至15细胞,壁稍厚,纹孔较密。色素块红棕色、黄棕色或淡黄色。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放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降香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醚-三氯甲烷(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与无水乙醇(1:9)的混合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鉴别〕(2)项下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

古籍参考

1.《本草纲目》:“疗折伤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
2.《本草经疏》:“降真香,香中之清烈者也,故能辟一切恶气……上部伤,瘀血停积胸膈骨,按之痛或并胁肋痛,此吐血候也,急以此药刮末,入煎药服之良。治内伤或怒气伤肝吐血,用此以代郁金神效。”
3.《本经逢原》:“降真香色赤,入血分而下降,故内服能行血破滞,外涂可止血定痛,又虚损吐红,色瘀昧不鲜者宜加服之,其功与花蕊石散不殊。”

> :absol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