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炭【止血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棕榈炭

基本内容

出处:《本草拾遗》

别名:棕榈皮,棕榈木皮,棕皮

来源: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干燥叶柄。

处方用名:棕榈炭

药性:苦、涩,平。归肝、肺、大肠经。

功效:收敛止血。

临床应用:
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出血证。本品药性平和,味苦而涩,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广泛用于各种出血之证,尤多用于崩漏。因其收敛性强,故以治出血而无瘀滞者为宜。可单味应用,如《妇人大全良方》治崩漏不止,即用本品为末,空心淡酒送服;也常配血余炭、侧柏叶等同用。若属血热妄行之吐血、咯血,可与小蓟、山栀等同用,如十灰散(《医方类聚》);属虚寒性出血,冲任不固之崩漏下血,常配炮姜、乌梅同用,如如圣散(《证治准绳》);治便血,可与艾叶、熟鸡子、附子同用,如棕艾散(《圣济总录》)。
此外,本品苦涩收敛,且能止泻止带,尚可用于久泻久痢,妇人带下。如《近效方》治泻痢,单用本品,烧研,以水调服;治赤白带下,以本品与蒲黄各等分,用酒调服,如棕毛散(《普济方》)。

用法用量:煎服,3~9g。

注意事项: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使用。

方剂

1、固冲汤
2、棕蒲散
3、十灰散

药理

化学成分:主要含黄酮及苷类成分: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金圣草黄素-7-O-芸香糖苷、芹黄素-7-O-芸香糖苷、特罗莫那醇-9-葡萄糖苷等。还含有原儿茶醛、原儿茶酸等。

药理作用:
本品有止血作用。陈棕皮炭、陈棕炭及陈棕的水煎剂、陈棕炭混悬剂灌胃给药,均能缩短小鼠出血、凝血时间。

古籍参考

1.《本草拾遗》:“烧作灰,主破血止血。”
2.《本草纲目》:“棕皮性涩,若失血去多,瘀滞已尽者,用之切当,所谓涩可去脱也。与乱发同用更良,年久败棕入药尤妙。”
3.《本草经疏》:“其味苦涩,气平无毒。《本经》主诸病皆烧灰用者,凡血得热则行,得黑灰则止,故主鼻洪、吐衄;苦能泻热,涩可去脱,故主崩中带下及肠风、赤白痢也;止血固脱之性而能消瘀血,故能破症也。凡失血过多内无瘀滞者,用之切当。”

> 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