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无
来源: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干燥成熟种子。
处方用名:桃仁、燀桃仁、炒桃仁
药性: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临床应用:
1.瘀血阻滞之经闭痛经,产后腹痛,癥瘕痞块,跌扑损伤
2.肺痈,肠痈
3.肠燥便秘
4.咳嗽气喘
1.瘀血阻滞病证。本品味苦,入心肝血分,善泄血滞,祛瘀力强,又称破血药,为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证的常用药。治瘀血经闭、痛经,常与红花相须为用,并配当归、川芎、赤芍等,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治产后瘀滞腹痛,常配伍炮姜、川芎等,如生化汤(《傅青主女科》);治瘀血蓄积之癥瘕痞块,常配桂枝、丹皮、赤芍等药用,如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或配三棱、莪术等药;若瘀滞较重,须破血逐瘀,可配伍大黄、芒硝、桂枝等药用,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配当归、红花、大黄等药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2.肺痈、肠痈。取本品活血祛瘀以消痈,配清热解毒药,常用治肺痈、肠痈等证。治肺痈可配苇茎,冬瓜仁等药用,如苇茎汤(《千金方》);治肠痈配大黄、丹皮等药用,如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3.肠燥便秘。本品富含油脂,能润燥滑肠,故可用于肠燥便秘证。常配伍当归、火麻仁、瓜蒌仁等,如润肠丸(《脾胃论》)。
4.咳嗽气喘。本品味苦,能降肺气,有止咳平喘之功,治咳嗽气喘,既可单用煮粥食用,又常与杏仁同用,如双仁丸(《圣济总录》)。
用法用量:煎服,5~10g。
注意事项:孕妇及便溏者慎用
临床配伍:
1、小儿疟疾:乌猫屎一钱,桃仁七枚,同煎,服一盏立瘥(《温居士方》)
2、反胃吐食:以乌骨鸡一只,与水饮四五日,勿与食。将五蒲蛇二条,竹刀切与食。待鸡下粪,取阴干为末,水丸粟米大。每服一分,桃仁汤下。五七服即愈。(《证治发明》)
3、盘肠钓气:越桃仁半两,草乌头少许,同炒过,去草乌,入白芷一钱,为末。每服半钱,茴香葱白酒下。(《普济方》)
1、大黄牡丹汤
2、五仁丸
3、苇茎汤
4、桃核承气汤
5、血府逐瘀汤
6、补阳还五汤
7、复元活血汤
8、生化汤
9、桂枝茯苓丸
10、大黄?虫丸
化学成分:主要含脂类成分:甘油三酯等;苷类成分:苦杏仁苷,野樱苷等。还含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苦杏仁酶、尿囊素酶等。
药理作用:
可促进初产妇子宫收缩;有抗凝及较强的溶血作用,对血流阻滞、血行障碍有改善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扩张兔耳血管;对呼吸中枢呈镇静作用;脂肪油有润肠缓下作用。
炮制方法:
1.桃仁:取原药材筛去灰屑杂质,拣净残留的壳及泛油的黑褐色种子。用时捣碎。
2.燀桃仁:取净桃仁置沸水中,加热烫至种皮微膨起即捞出,在凉水中稍泡,捞起,搓开种皮与种仁,干燥,筛去种皮。用时捣碎。
3.炒桃仁:取燀桃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略带焦斑,取出放凉。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1.桃仁:味苦、甘,性平。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功能。生用行血祛瘀力强,多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
2.燀桃仁:易去皮,可除去非药用部位,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提高药效。
3.炒桃仁:偏于润燥和血,多用于肠燥便秘,心腹胀满等。
【性状】 桃仁 呈扁长卵形,长1.2~1.8cm,宽0.8~1.2cm,厚0.2~0.4c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偏斜,边缘较薄。尖端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有颜色略深不甚明显的合点,自合点处散出多数纵向维管束。种皮薄,子叶2,类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苦。 山桃仁 呈类卵圆形,较小而肥厚,长约0.9cm,宽约0.7cm,厚约0.5cm。 【鉴别】 (1)本品种皮粉末(或解离)片:桃仁石细胞黄色或黄棕色,侧面观贝壳形、盔帽形、弓形或椭圆形,高54~153μm,底部宽约至18μm,壁一边较厚,层纹细密;表面观类圆形、圆多角形或类方形,底部壁上纹孔大而较密。山桃仁 石细胞淡黄色、橙黄色或橙红色,侧面观贝壳形、矩圆形、椭圆形或长条形,高81~198(279)μm,宽约至128(198)μm;表面观类圆形、类六角形、长多角形或类方形,底部壁厚薄不匀,纹孔较小。 (2)取本品粗粉2g,加石油醚(60~90℃)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弃去石油醚液,药渣再用石油醚25ml洗涤,弃去石油醚,药渣挥干,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苦杏仁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5~10℃放置12小时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立即喷以磷钼酸硫酸溶液(磷钼酸2g,加水20ml使溶解,再缓缓加入硫酸30ml,混匀),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神农本草经》:“主瘀血,血闭癥瘕,邪气,杀小虫。”
2.《珍珠囊》:“治血结、血秘、血燥,通润大便,破蓄血。”
3.《本草经疏》:“桃仁,性善破血,散而不收,泻而无补。过用之及用之不得其当,能使血下行不止,损伤真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