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新修本草》
别名:苏方木、苏方
来源: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
处方用名:苏木
药性:甘、咸,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临床应用:
1.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瘀滞肿痛
2.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胸腹刺痛,痈疽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3~9g。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临床配伍:
1、金疮接指:凡指断及刀斧伤。用真苏木末敷之,外以蚕茧包缚完固,数日如故。(《摄生方》)
2、产后血晕:苏方木三两,水五升,煎取二升,分再服。(《肘后方》)
3、香港脚肿痛:苏方木、鹭鸶藤等分,细锉,入淀粉少许,水二斗,煎一斗五升,先熏后洗。(《普济方》)
1、大成汤
2、顺气活血汤
3、化积丸
4、和营止痛汤
5、八厘散
6、新伤续断汤
7、活血止痛汤
8、活血散瘀汤
9、万灵膏
化学成分:主要含色原烷类化合物,黄酮类成分,二苯并环氧庚烷类成分。
药理作用:
苏木煎剂能使离体蛙心收缩增强,有镇静、催眠作用,并能对抗士的宁和可卡因的中枢兴奋作用。苏木水煎醇提液可增加冠脉流量,促进微循环。巴西苏木素和苏木精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苏木煎液和浸煎剂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苏木水提取物有抗肿瘤作用、抗菌作用。
锯成长约3cm的段,再劈成片或碾成粗粉。
【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或对剖半圆柱形,长10~100cm,直径3~12cm。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具刀削痕,常见纵向裂缝。质坚硬。断面略具光泽,年轮明显,有的可见暗棕色、质松、带亮星的髓部。气微,味微涩。 【鉴别】 (1)本品横切面:射线宽1~2列细胞。导管直径约至160μm,常含黄棕色或红棕色物。木纤维多角形,壁极厚。木薄壁细胞壁厚,木化,有的含草酸钙方晶。髓部薄壁细胞不规则多角形,大小不一,壁微木化,具纹孔。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苏木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酸(8: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立即置干燥器内放置12小时后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