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活血化瘀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三棱

基本内容

出处:《本草拾遗》

别名:黑三棱

来源: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块茎。

处方用名:三棱、炙三棱、醋三棱

药性:辛、苦,平。归肝、脾经。

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临床应用:
三棱所主治的病证与莪术相同,二者常相须为用。但三棱偏于破血,莪术偏于破气。


所治病证与莪术基本相同,常相须为用。然三棱偏于破血,莪术偏于破气。

用法用量:煎服,5~10g。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

注意事项: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不宜与芒硝、玄明粉同用。

临床配伍:
1、琥珀散:止血生肌,镇心明目,破癥瘕气块,产后血晕闷绝,儿枕痛,并宜饵此方。琥珀一两,鳖甲一两,京三棱一两,延胡索半两,没药半两,大黄六铢,熬捣为散。空心酒服三钱匕,日再服。神验莫及。产后即减大黄。(《海药本草》)
2、气攻头痛:葫芦巴(炒)、三棱(酒浸焙)各半两,干姜(炮)二钱半,为末,姜汤或温酒每服二钱。(《济生方》)
3、乳汁不下:京三棱三个,水二碗,煎汁一碗,洗奶取汁出为度,极妙。(《外台秘要》)

方剂

1、香棱丸
2、荆蓬煎丸
3、沉香化滞丸
4、宫外孕Ⅱ号加党参、黄芪
5、化积丸
6、理冲汤
7、木香槟榔丸
8、消疳理脾汤
9、万灵膏

药理

化学成分:主要含挥发油:苯乙醇,对二苯酚,β-榄香烯,2-呋喃醇等。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
(1)血流动力学(扩血管)
(2)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
2.其他药理作用
(1)抗肿瘤

炮制

炮制方法:
1.三棱:取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浸泡,润透,切薄片,干燥。
2.醋三棱:取净三棱片,加入定量的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每100kg三棱片,用米醋15kg。
炮制作用:
1.三棱:味辛、苦,性平。归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能。用于癥瘕痞块,痛经,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生品为血中气药,破血行气之力较强(体质虚弱者不宜使用),用于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食积痰滞,脘腹胀痛,慢性肝炎或迁延性肝炎等。
2.醋三棱:主入血分,破瘀散结、止痛的作用增强。用于瘀滞经闭腹痛,癥瘕积聚,心腹疼痛,胁下胀痛等症。

性状和鉴别

【性状】 本品呈圆锥形,略扁,长2~6cm,直径2~4cm。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刀削痕,须根痕小点状,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体重,质坚实。气微,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鉴别】 (1)本品横切面:皮层为通气组织,薄壁细胞不规则形细胞间有大的腔隙;内皮层细胞排列紧密。中柱薄壁细胞类圆形,壁略厚,内含淀粉粒;维管束外韧型及周木型,散在,导管非木化。皮层及中柱均散有分泌细胞,内含棕红色分泌物。
粉末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圆形、类多角形或椭圆形,直径2~10μm,较大粒隐约可见点状或裂缝状脐点,分泌细胞内含红棕色分泌物。纤维多成束,壁较厚,微木化或木化,有稀疏单斜纹孔。木化薄壁细胞呈类长方形、长橢圆形或不规则形,壁呈连珠状,微木化。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三棱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古籍参考

1.《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脉不调,心腹痛,落胎,消恶血,补劳,通月经,治气胀,消扑损瘀血,产后腹痛,血晕并宿血不下。”
2.《本草经疏》:“三棱,从血药则治血,从气药则治气,老癖癥瘕积聚结块,未有不由血瘀、气结、食停所致,苦能泄而辛能散,甘能和而入脾,血属阴而有形,此所以能治一切凝结停滞有形之坚积也。”
3.《医学衷中参西录》:“三棱气味俱淡,微有辛意;莪术味微苦,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血之要药。若细核二药之区别,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

> :absol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