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蚂蟥
来源: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全体。
处方用名:水蛭、制水蛭、炒水蛭
药性: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临床应用:
1.血瘀经闭,癥瘕痞块
2.中风偏瘫,跌打损伤,瘀滞心腹疼痛
1.血瘀经闭,癥瘕积聚。本品咸苦入血,破血逐瘀力强,主要用于血滞经闭,癥瘕积聚等证。常与虻虫相须为用,也常配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等药用,如抵当汤(《伤寒论》);若兼体虚者,可配人参、当归等补益气血药,如化癥回生丹(《温病条辨》)。
2.跌打损伤,心腹疼痛。取本品的破血逐瘀之功,亦常用于跌打损伤,可配苏木、自然铜等药用,如接骨火龙丹(《普济方》)。治瘀血内阻,心腹疼痛,大便不通,则配伍大黄、牵牛子,如夺命散(《济生方》)。
用法用量:煎服,1~3g。
注意事项: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
临床配伍:
1.临床常与虻虫、桃仁合用,治疗月经不利、闭经产后腹痛等;
2.与三棱、莪术、桃仁配伍治疗癥瘕积聚久治不效者;
3.与芒硝伍用治疗疮痈肿痛者。
1、大黄?虫丸
化学成分:水蛭主要含蛋白质,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此外水蛭还含有磷脂、次黄嘌呤及机体必需常量元素(钠、钾、钙、镁等)及微量元素(铁、锰、锌、铝、硅等)。新鲜水蛭唾液中含有水蛭素。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
(1)改善微循环
2.其他药理作用
(1)抗肿瘤
(2)降血脂
(3)抗早孕
炮制方法:
1.水蛭:取水蛭,洗净,闷软,切段,晒干。
2.烫水蛭:取滑石粉置锅内,中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时,投入水蛭段,勤加翻动,拌炒至微鼓起,呈黄棕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每100kg水蛭,用滑石粉40kg。
炮制作用:
1.水蛭:味咸、苦,性平;有小毒。归肝经。具有破血逐瘀、通经的功能。生品有毒,多人煎剂,以破血逐瘀为主。
2.烫水蛭:能降低毒性,质地酥脆,利于粉碎,多入丸散。
【性状】
蚂蟥 呈扁平纺锤形,有多数环节,长4~10cm,宽0.5~2cm。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稍隆起,用水浸后,可见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纹;腹面平坦,棕黄色。两侧棕黄色,前端略尖,后端钝圆,两端各具1吸盘,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较大。质脆,易折断,断面胶质状。气微腥。
水蛭 扁长圆柱形,体多弯曲扭转,长2~5cm,宽0.2~0.3cm。。
柳叶蚂蟥 狭长而扁,长5~12cm,宽0.1~0.5cm。
【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水蛭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紫外光灯(365nm)下显相同的橙红色荧光斑点。
1.《神农本草经》:”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逐瘀,无子,利水道。”
2.《别录》:“堕胎。”
3.《本草衍义》:“治折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