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活血化瘀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穿山甲

基本内容

出处:《名医别录》

别名:

来源:鲮鲤科动物穿山甲的鳞甲。

处方用名:穿山甲

药性:咸,微寒。归肝、胃经。

功效: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

临床应用:
1.血滞经闭,癥瘕
2.产后乳汁不通
3.痈肿疮毒,瘰疬
4.风湿痹痛,中风瘫痪,麻木拘挛


1.癥瘕,经闭。本品善于走窜,性专行散,既能活血祛瘀,又能消癥通经。治疗癥瘕,可配伍鳖甲、大黄、赤芍等药用,如穿山甲散(《妇科大全》);治疗血瘀经闭,可配伍当归、红花、桃仁,如化瘀汤(《经验方》)。
2.风湿痹痛,中风瘫痪。本品性善走窜,内达脏腑,外通经络,活血祛瘀力强,能通利经络,透达关节。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麻木拘挛,常配川芎、羌活、白花蛇等药用;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可配大川乌等研末调敷,如趁风膏(《三因极一病方论》)。
3.产后乳汁不下。本品活血走窜,擅长通经下乳,为治疗产后乳汁不下之要药。可单用研末,以酒冲服,谓之涌泉散(《本草纲目》);临床常与王不留行、木通、黄芪同用,如山甲下乳汤(中山医学院《中药临床应用》);若配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等补益气血之品,可治气血虚乳汁稀少;若配伍当归、柴胡、川芎等,可治因肝气郁滞而致乳汁不下,乳房胀痛如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
4.痈肿疮毒,瘰疬。本品能活血消痈,消肿排脓,可使脓未成者消散,已成脓者速溃,为治疗疮疡肿痛之要药。疮痈初起,常配银花、天花粉、皂角刺等以清热解毒、活血消痈,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大全良方》);治疮痈脓成未溃则配黄气、当归、皂角刺以托毒排脓,如透脓散(《外科正宗》);治瘰疬,可配夏枯草、贝母、玄参以散结消瘰。

用法用量:煎服,5~10g,一般炮制后用。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痈肿已溃者忌用。

方剂

1、仙方活命饮
2、复元活血汤

药理

化学成分:主要含氨基酸、角蛋白、挥发油、水溶性生物碱、硬脂酸、胆固醇等。

药理作用:
穿山甲水煎液能明显延长小鼠和大鼠凝血时间,降低血液黏度。穿山甲水提醇沉液有直接扩张血管壁降低外周阻力,显著增加股动脉血流量的作用;穿山甲水提液和醇提液有抗炎作用,水提液尚有抗心肌缺氧、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性状和鉴别

【性状】 本品呈扇面形、三角形、菱形或盾形的扁平片状或半折合状,中间较厚,边缘较薄,大小不一,长宽各为0.7~5cm。外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宽端有数十条排列整齐的纵纹及数条横线纹;窄端光滑。内表面色较浅,中部有一条明显突起的弓形横向棱线,其下方有数条与棱线相平行的细纹。角质,半透明,坚韧而有弹性,不易折断。气微腥,味淡。
【鉴别】 (1)本品粉末灰色或淡灰褐色。不规则碎块大小不等,大多呈柴片状,边缘不整齐,层叠状,淡灰白色至深灰色。表面不平整,有的表面布有灰棕色色素颗粒,有的可见同方向交错排列的细长梭形纹理,有长梭形小孔。
(2)取本品粗粉1g,加三氯甲烷60ml,加热回流4小时,放泠,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穿山 甲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醋酐-硫酸(9:1)混合溶液,在80℃加热数分钟,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古籍参考

1.《本草纲目》:“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穿山甲,古方鲜用,近世风疟、疮科、通经下乳,用为要药。……谚云:‘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
2.《本草经疏》:“性走,能行瘀血,通经络,故又有消痈毒,排脓血,下乳,和伤,发痘等用。”
3.《医学衷中参西录》:“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

> 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