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化痰止咳平喘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瓜蒌

基本内容

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天撤、苦瓜、山金匏、药瓜皮

来源: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瓜蒌、全瓜蒌、蜜瓜蒌

药性: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临床应用:
1.肺热咳嗽,痰浊黄稠
2.胸痹心痛,结胸痞满
3.肺痈,肠痈,乳痈 
4.大便秘结


1.痰热咳喘。本品甘寒而润,善清肺热,润肺燥而化热痰、燥痰。用治痰热阻肺,咳嗽痰黄,质稠难咯,胸膈痞满者,可配黄芩、胆南星、枳实等,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若治燥热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质粘,咯吐不利者,则配川贝母、天花粉、桔梗等。
2.胸痹、结胸。本品能利气开郁,导痰浊下行而奏宽胸散结之效。治痰气互结,胸阳不通之胸痹疼痛,不得卧者,常配薤白、半夏同用,如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治痰热结胸,胸膈痞满,按之则痛者,则配黄连、半夏,如小陷胸汤(《伤寒论》)。
3.肺痈,肠痈,乳痈。本品能清热散结消肿,常配清热解毒药以治痈证,如治肺痈咳吐脓血,配鱼腥草、芦根等;治肠痈,可配败酱草、红藤等,治乳痈初起,红肿热痛,配当归、乳香、没药,如神效瓜蒌散(《妇人大全良方》)。
4.肠燥便秘。瓜萎仁润燥滑肠,适用于肠燥便秘,常配火麻仁、郁李仁、生地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注意事项: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临床配伍:
根名天花粉,含天花粉蛋白,能清热生津、消脓排肿。天花粉蛋白纯品用于中期引产,抗早孕。

方剂

1、瓜蒌薤白白酒汤
2、咳血方
3、清气化痰丸
4、小陷胸汤
5、贝母瓜蒌散

药理

化学成分: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正三十四烷酸,富马酸,琥珀酸;萜类成分:栝楼萜二醇;还含丝氨酸蛋白酶A和B及甾醇成分。

药理作用:
瓜蒌中分离得到的氨基酸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所含天门冬氨酸能促进细胞免疫,有利于减轻炎症,减少分泌物,并使痰液黏度下降而易于咳出。煎剂或浸剂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醇提物能明显降低胃酸分泌和胃酸浓度,抑制溃疡形成。瓜蒌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较大剂量时,能抑制心脏,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能延长缺氧动物生存时间,提高动物耐缺氧能力。所含栝楼酸能抑制血小板凝集,全瓜蒌有较强的抗癌作用。水提物可使血糖先上升后下降,最后复原,对肝糖原、肌糖原无影响。

炮制

炮制方法:
1.瓜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果柄,洗净,压扁,切丝或块,干燥。
2.蜜瓜蒌:取熟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净瓜萎丝或块中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晾凉。
每100kg瓜蒌丝或块,用熟蜜15kg。
炮制作用:
1.瓜蒌: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的功能。多生用,清热涤痰、宽胸散结作用均较瓜蒌皮强,并有滑肠通便作用(通便作用弱于瓜蒌仁)。一般病情较轻,而脾胃虚弱者可用瓜蒌皮,病情较重而兼便秘者多用全瓜萎。常用于肺热咳嗽,痰稠难出,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等病症。
2.蜜瓜蒌:润燥作用增强,其用途、用法与蜜瓜蒌皮相似,尤适于肺燥咳嗽而又大便干结者。

性状和鉴别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或宽橢圆形,长7~15cm,直径6~10cm。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或较光滑,顶端有圆形的花柱残基,基部略尖,具残存的果梗。轻重不一。质脆,易破开,内表面黄白色,有红黄色丝络,果瓤橙黄色,黏稠,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具焦糖气,味微酸、甜。
【鉴别】 (1)本品粉末黄棕色至棕褐色。石细胞较多,数个成群或单个散在,黄绿色或淡黄色,呈类方形,圆多角形,纹孔细密,孔沟细而明显。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方形或类多角形,垂周壁厚度不一。种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平周壁具稍弯曲或平直的角质条纹。厚壁细胞较大,多单个散在,棕色,形状多样。螺纹导管、网纹导管多见。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5ml,合并正丁醇液,蒸千,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瓜蒌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水(12:1: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古籍参考

1.《名医别录》:“主胸痹,悦泽人面。”
2.《本草纲目》:“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止消渴,利大肠消痈肿疮毒。”
3.《本草述》:“栝楼实,阴厚而脂润,故热燥之痰为对待的剂。若用寒痰、湿痰、气虚所结之痰,饮食积聚之痰,皆无益而有害者也。”

> :absol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