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名医别录》
别名:无
来源: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干燥叶状体。
处方用名:昆布
药性:咸,寒。归肝、胃、肾经。
功效: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1.瘿瘤,瘰疬,睾丸肿痛
2.痰饮水肿
同海藻,常与海藻相须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临床配伍:
1、瘿气结核,肿硬。以昆布一两,洗去咸味,晒干为散。每以一钱绵裹,好醋中浸过,含之咽津,味尽再易之。(《圣惠方》)
2、治膀胱结气,急宜下气。用高丽昆布一斤,白米泔浸一宿,洗去咸味。以水一斛,煮熟劈细。入葱白一握,寸断之。更煮极烂,乃下盐酢豉糁姜橘椒末调和食之。仍宜食粱米、粳米饭。极能下气。无所忌。海藻亦可依此法作之。(《广济方》)
1、海藻玉壶汤
2、海藻玉壶汤加减
3、消瘿散
化学成分:主要含多糖、氨基酸、挥发油及碘等多种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
昆布内含有丰富的碘,可纠正因缺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不足,同时可以暂时抑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基础代谢率,使症状减轻。能温和、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昆布多糖具有明显的增强体液免疫功能,能提高外周血细胞的数量。并有降血糖、镇咳、抗辐射、抗肿瘤等作用。
除去杂质,漂净,稍晾,切宽丝,晒干。
【性状】
海带 卷曲折叠成团状,或缠结成把。全体呈黑褐色或绿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软则膨胀成扁平长带状,长50~150cm,宽10~40cm,中部较厚,边缘较薄而呈波状。类革质,残存柄部扁圆柱状。气腥,味咸。
昆布 卷曲皱缩成不规则团状。全体呈黑色,较薄。用 水浸软则膨胀呈扁平的叶状,长宽约为16~26cm,厚约1.6mm;两侧呈羽状深裂,裂片呈长舌状,边缘有小齿或全缘。质柔滑。
【鉴别】
(1)本品体厚,以水浸泡即膨胀,表面黏滑,附着透明黏液质。手捻不分层者为海带,分层者为昆布。
(2)取本品约10g,剪碎,加水200ml,浸泡数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0ml。取浓缩液2~3ml,加硝酸1滴与硝酸银试液数滴,即生成黄色乳状沉淀,在氨试液中微溶解,在硝酸中不溶解。
1.《名医别录》:“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瘘疮。”
2.崔禹锡《食经》:“治九瘘风热,热瘅,手脚疼痹,以生啖之益人。”
3.《本草经疏》;“昆布咸能软坚,其性润下,寒能除热散结,故主十二种水水肿,瘿瘤聚结气,瘘疮。东垣云:瘿坚如石者,非此不除。正咸能软坚之功也。详其气味、性能、治疗,与海藻大略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