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滇南本草》
别名:黄独、零余薯、金线吊虾蟆、香芋、黄狗头、土芋
来源: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干燥块茎。
处方用名:黄药子
药性:苦,寒;有毒。归肺、肝、心经。
功效:化痰散结消瘿,清热凉血解毒。
临床应用:
1.瘿瘤
2.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1.瘿瘤。本品能化痰软坚,散结消瘿,《斗门方》治项下气瘿结肿,单以本品浸酒饮;亦可与海藻、牡蛎等配伍同用,如海药散(《证治准绳》)。
2.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本品能清热解毒,可单用或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
此外,本品还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咯血等;并兼有止咳平喘作用,亦可治咳嗽、气喘、百日咳等。
用法用量:煎服,5~15g;研末服,1~2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不宜过量、久服。多服、久服可引起吐泻腹痛等消化道反应,并对肝肾有一定损害,故脾胃虚弱及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1、海藻玉壶汤加减
2、寸金散
3、败毒散
化学成分:主要含二萜类成分:黄独素A~D等。还含皂苷、鞣质和淀粉等。
药理作用:
黄药子对缺碘所致的动物甲状腺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水煎剂或醇浸物水液对离体肠管有抑制作用,而对未孕子宫则有兴奋作用。水煎剂体外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乙醇浸膏对单纯疱疹病毒有较强的对抗作用。甲醇总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抗炎效果存在着一定的量效关系。黄药子能直接抑制心肌,醇浸物水液的抑制作用较水煎剂强。黄药子素A、B、C以及薯蓣皂苷等均具有抗肿瘤作用,尤其对甲状腺肿瘤有独特的疗效。此外,流浸膏有止血作用,黄药子多糖还有降血糖作用。
呈扁球状或圆锥形,直径3-8cm,外表黑褐色,全部密生细根,除去细根或细根脱落部分,则显白色疣状的根痕,形如蟾蜍外皮之疣状突起,故浙江一带,名其为“金线吊蛤蟆”。市售品多横切成片。
l.《开宝本草》:“主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
2.《本草纲目》:“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3.《萃金裘本草述录》:“治肺热咳嗽,唾血,鼻衄,舌衄,舌肿,咽喉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