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草图经》
别名:平地木、老勿大、不出林、叶底珠
来源: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的干燥全草。
处方用名:矮地茶
药性:辛、微苦,平。归肺、肝经。
功效:化痰止咳,清利湿热,活血化瘀。
临床应用:
1.新久咳嗽,喘满痰多
2.湿热黄疸
3.瘀阻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1.咳喘。本品有显著的止咳祛痰作用,少兼平喘之功。其性平,证情无问寒热,均可配伍应用。治肺热咳喘痰多,可单用,亦可配枇杷叶、银花、猪胆汁等药用;若属寒痰咳喘,则配麻黄、细辛、干姜等温肺化痰止咳平喘药同用。
2.湿热黄疸,水肿。治急、慢性黄疸,常配茵陈、虎杖等药用;治水肿尿少,配泽泻、茯苓等;治热淋,常配车前草、萹蓄等药;与白扁豆、山药、椿白皮还可用治脾虚带下。
3.血瘀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本品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作用,治上述诸证可分别配活血调经,祛风湿通络,及祛瘀疗伤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1、复方矮地茶糖浆
化学成分:主要含内酯类成分:岩白菜素;黄酮类成分:杨梅树苷等;酚类成分:紫金牛酚,紫金牛素等。还含三萜类、挥发油类及苯醌类等。
药理作用:
矮地茶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其镇咳主要有效成分是矮茶素(岩白菜素);祛痰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苷。矮地茶水煎液亦有镇咳、祛痰作用。黄酮苷肌注和苯醌能抑制哮喘和炎症。岩白菜素还有抗炎、解热作用。紫金牛酚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矮地茶黄酮苷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制作用。三萜皂苷有抗肿瘤作用。
除去杂质,洗净,捞出,沥干,切段,干燥。
【性状】
本品根茎呈圆柱形,疏生须根。茎略呈扁圆柱形,稍扭曲,长10~30cm,直径0.2~0.5cm;表面红棕色,有细纵纹、叶痕及节;质硬,易折断。叶互生,集生于茎梢;叶片略卷曲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长3~7cm,宽1.5~3cm;灰绿色、棕褐色或浅红棕色;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具 细锯齿;近革质。茎顶偶有红色球形核果。气微,味微涩。
【鉴别】
(1)本品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壁厚,有腺毛;老茎可见木栓层。皮层较宽,外侧为数列厚角细胞;有的含草酸钙方晶;具分泌腔。内皮层明显。韧皮部甚窄,外侧有少数纤维。形成层环不明显。木质部细胞均木化,导管多单行排列。髓部较 大,具分泌腔。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和淀粉粒,有的含棕色物。
本品叶表面观: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为不等式,偶见不定式。腺鳞头部8~10细胞,柄单细胞。
本品粉末棕褐色。螺纹导管较多见,直径7.5~25μm。 分泌腔多破碎,有的含黄棕色分泌物,可见内含棕褐色物质的 分泌细胞。纤维壁厚。草酸钙方晶直径7.5~26μm。腺毛由单细胞柄和2细胞头组成。气孔为不等式。可见棕色块状物。淀粉粒单粒卵圆形或圆形,直径3.8~23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3分粒组成。
(2)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岩白菜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5:4: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1%铁氰化钾(1:1)的混合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李氏草秘》:“捣汁冲酒服,治偏坠疝气。”
2.《植物名实图考》:“治肿毒、血痢,解蛇毒,救中暑。”“又治跌打损伤,风痛。”
3.《草木便方》:“治风湿顽痹,肺痿久嗽,涂寒毒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