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草纲目》
别名:蔓陀罗花、白花曼陀罗
来源:茄科植物白花曼陀罗的干燥花。
处方用名:洋金花
药性:辛,温;有毒。归肺、肝经。
功效:平喘止咳,解痉定痛。
临床应用:
1.哮喘咳嗽
2.小儿慢惊风,癫痫
3.脘腹冷痛,风湿痹痛
4.外科麻醉
1.哮喘咳嗽。本品为麻醉镇咳平喘药,对成人或年老咳喘无痰或痰少,而他药乏效者用之。可散剂单服,或配烟叶制成卷烟燃吸;现也常配入复方用治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2,心腹疼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本品有良好的麻醉止痛作用,可广泛用于多种疼痛疾病。单用即有效,也可配川草乌,姜黄等同用。治痹痛,跌打疼痛,除煎汤内服外,还可煎水外洗或敷。
3.麻醉。本品自古就已用作麻醉药,常与草乌、川乌、姜黄等同用,如整骨麻药方(《医宗金鉴》)。近代以本品为主,或单以本品提取物东莨菪碱制成中药麻醉药,广泛用于各种外科手术麻醉,效果满意。
4.癫痫,小儿慢惊风。本品有解痉止搐之功,可配全蝎、天麻、天南星等息风止痉药同用以增强药效。
用法用量:内服,0.3~0.6g,宜入丸、散;亦可作卷烟分次燃吸(1日用量不超过1.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孕妇、外感及痰热咳喘、青光眼、高血压、心动过速者禁用。
临床配伍:
1、治慢性支气管炎:曼陀罗花0.1g,金银花、远志、甘草各0.5g(每丸含量)。共研细末,加适量蜂蜜制成蜜丸。每次服1丸,每日2次,连服30天。(《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面上生疮:曼陀罗花,晒干研末,少许贴之。(《卫生易简方》)
化学成分:主要含莨菪烷类生物碱成分:其中东莨菪碱含量占总生物碱的80%,其余为阿托品与莨菪碱等。还含有甾体类及黄酮类成分。
药理作用:
洋金花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癫痫作用;对实验动物的气管黏液腺有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过剩自由基异致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调整机体的应急机能。洋金花总碱具有增加动物心排血量,降低外周阻力作用。东莨菪碱在特定剂量时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具有抗心律失常,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等作用。此外,洋金花还有降低全血黏度和血脂,抑制血栓素合成,对抗5-羟色胺和组织胺等作用。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性状】
本品多皱缩成条状,完整者长9~15cm。花萼呈筒状,长为花冠的2/5,灰绿色或灰黄色,先端5裂,基部具纵脉纹5条,表面微有茸毛;花冠呈喇叭状,淡黄色或黄棕色,先端5浅裂,裂片有短尖,短尖下有明显的纵脉纹3条,两裂片之间微凹;雄蕊5,花丝贴生于花冠筒内,长为花冠的3/4;雌蕊1,柱头棒状。烘干品质柔韧,气特异; 晒干品质脆,气微,味微苦。
【鉴别】
(1) 本品粉末淡黄色。花粉粒类球形或长圆形,直径42~65μm,表面有条纹状雕纹。花萼非腺毛1~3细胞,壁具疣突;腺毛头 1~5细胞,柄1~5细胞。花冠裂片边缘非腺毛1~10细胞,壁微具疣突。花丝基部非腺毛粗大,1~5细胞,基部直径约至128μm ,顶端钝圆。花萼、花冠薄壁细胞中有草酸钙砂晶、方晶及簇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浓氨试液1ml,混匀,加三氯甲烷25ml,摇匀,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硫酸阿托品对照品、氢溴酸东莨菪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4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履巉岩本草》:“治寒湿脚,面上破,生疮,晒干为末,用少许贴患处。”
2.《本草纲目》:“诸风及寒湿脚气,煎汤洗之;又主惊痫及脱肛;并入麻药。”
3.《本草便读》:“止疮疡疼痛,宣痹着寒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