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安神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酸枣仁

基本内容

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枣仁,酸枣核

来源: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

处方用名:酸枣仁、炒酸枣仁

药性:甘、酸,平。归肝、胆、心经。

功效: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

临床应用:
1.虚烦不眠,惊悸多梦
2.体虚多汗
3.津伤口渴


1.心悸失眠。本品味甘,入心、肝经,能养心阴,益肝血而有安神之效,为养心安神要药。主治心肝阴血亏虚,心失所养,神不守舍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眩晕等症,常与当归、白芍、何首乌、龙眼肉等补血、补阴药配伍;若治肝虚有热之虚烦不眠,常与知母、茯苓、川芎等同用,如酸枣仁汤(《金匮要略》);若心脾气血亏虚,惊悸不安,体倦失眠者,可以本品与黄芪、当归、党参等补养气血药配伍应用,如归脾汤(《校注妇人大全良方》);若心肾不足,阴亏血少,心悸失眠,健忘梦遗者,又当与麦冬、生地、远志等合用,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2.自汗,盗汗。本品味酸能敛而有收敛止汗之功效,常用治体虚自汗、盗汗,每与五味子、山茱萸、黄芪等益气固表止汗药同用。
此外,本品味酸,酸能收敛,故有敛阴生津止渴之功,还可用治伤津口渴咽干者,可与生地、麦冬、天花粉等养阴生津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临床配伍:
(1)临床多与知母、茯苓、川芎等配伍,治疗肝虚有热之虚烦不眠,如酸枣仁汤;
(2)与麦冬、生地黄、远志等配伍,治疗心肾不足、阴虚阳亢之心悸失眠、健忘梦遗等,如天王补心丹;
(3)与当归、黄芪、党参等配伍,治疗心脾气虚之心悸失眠,如归脾汤;
(4)与五味子、山茱萸、黄芪等同用,治疗体虚自汗、盗汗等。

方剂

1、归脾汤
2、天王补心丹
3、酸枣仁汤
4、养心汤

药理

化学成分:酸枣仁主要含有黄酮、三萜皂苷、生物碱及脂肪油等多种成分。皂苷类主要有酸枣仁皂苷A、B、B1;脂肪油含量大约为32%,其中含8种脂肪酸;还含有阿魏酸、17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磷脂类成分磷脂酰胆碱等。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
(1)镇痛
(2)抗惊厥
(3)改善睡眠
2.其他药理作用
(1)镇痛
(2)降温
(3)降血脂
(4)降血压
(5)抗心律失常
(6)增强免疫

炮制

炮制方法:
1.酸枣仁:取原药材,去净杂质。用时捣碎。
2.炒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鼓起,颜色加深,断面浅黄色时取出。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1.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归肝、胆、心经。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的功能。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尤其是其养心安神作用很好,多用于心阴不足和肝肾亏损的惊悸、健忘、眩晕、虚烦不眠等症。
2.炒酸枣仁:种皮开裂,易于粉碎和煎出;同时炒制能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其作用与生酸枣仁相近,养心安神作用强于生酸枣仁。

性状和鉴别

【性状】 本品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mm,宽5~7mm,厚约3m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有裂纹。有的两面均呈圆隆状突起;有的一面较平坦,中间有1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稍突起。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种皮较脆,胚乳白色,子叶2,浅黄色,富油性。气微,味淡。
【鉴别】 (1)本品粉末棕红色。种皮栅状细胞棕红色,表面观多角形,直径约15μm,壁厚,木化,胞腔小;侧面观呈长条形,外壁增厚,侧壁上、中部甚厚,下部渐薄;底面观类多角形或圆多角形。种皮内表皮细胞棕黄色,表面观长方形或类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木化。子叶表皮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和方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酸枣仁皂苷A对照品、酸枣仁皂苷B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水饱和的正丁醇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立即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3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干,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酸枣仁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斯皮诺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水饱和的正丁醇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荧光斑点。

古籍参考

1.《神农本草经》:“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
2.《别录》:“主心烦不得眠,……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
3.《本草纲目》:“其仁甘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用疗胆热好眠,皆足厥阴、少阳药也。”

> 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