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藤【安神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首乌藤

基本内容

出处:《何首乌传》

别名:首乌藤、赤葛、九真藤、棋藤

来源: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藤茎。

处方用名:首乌藤

药性:甘,平。归心、肝经。

功效: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临床应用:
1.失眠多梦
2.血虚身痛,风湿痹痛 
3.皮肤瘙痒


1.心神不宁,失眠多梦。本品味甘,入心、肝二经,能补养阴血,养心安神,适用于阴虚血少之失眠多梦,心神不宁,头目眩晕等症,常与合欢皮、酸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药同用;若失眠而阴虚阳亢者,可与珍珠母、龙骨、牡蛎等潜阳安神药配伍。
2.血虚身痛,风湿痹痛。本品养血祛风,通经活络止痛,用治血虚身痛,常与鸡血藤、当归、川芎等配伍,用治风湿痹痛,常与羌活、独活、桑寄生、秦艽等祛风湿、止痹痛药同用。
3.皮肤痒疹。本品有祛风湿止痒之功,治疗风疹疥癣等皮肤瘙痒症,常与蝉蜕、浮萍、地肤子、蛇床子等同用,煎汤外洗,共收祛风止痒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方剂

1、天麻钩藤饮
2、鳖甲养阴煎
3、化核膏

药理

化学成分:主要含蒽醌类成分: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黄酮类成分:木犀草素木糖苷等;二苯乙烯苷类成分: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等。

药理作用:
首乌藤黄酮粗提物及其不同极性的黄酮组分、首乌藤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首乌藤有抗慢性炎症及抗菌作用,有镇静催眠作用,能促进免疫功能。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性状和鉴别

【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稍扭曲,具分枝,长短不一,直径4~7m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粗糙,具扭曲的纵皱纹,节部略膨大,有侧枝痕,外皮菲薄,可剥离。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紫红色,木部黄白色或淡棕色,导管孔明显,髓部疏松,类白色。切段者呈圆柱形的段。外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切面皮部紫红色,木部黄白色或淡棕色,导管孔明显,髓部疏松,类白色。气微,味微苦涩。
【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有时残存。木栓细胞3~4列,含棕色色素。皮层较窄。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纤维壁甚厚, 木化;在纤维束间时有石细胞群。韧皮部较宽。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类圆形,直径约至204μm,单个散列或数个相聚。髓较小。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2)取本品粉末0.25g,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首乌藤对照药材0.2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黄素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变为红色。

古籍参考

1.《本草纲目》:“风疮疥癣作痒,煎汤洗浴,甚效。”
2.《本草从新》:“补中气,行经络,通血脉,治劳伤。”
3.《本草正义》:“治夜少安寐。”

> 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