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合昏皮、夜合皮、合欢木皮
来源: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树皮。
处方用名:合欢皮
药性:甘,平。归心、肝、肺经。
功效: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临床应用:
1.心神不安,忿怒忧郁,失眠多梦
2.肺痈,疮肿
3.跌扑伤痛
1.心神不宁,忿怒忧郁,烦躁失眠。本品性味甘平,入心、肝经,善解肝郁,为悦心安神要药。适宜于情志不遂,忿怒忧郁,烦躁失眠,心神不宁等症,能使五脏安和,心志欢悦,以收安神解郁之效。可单用或与柏子仁、酸枣仁、首乌藤、郁金等安神解郁药配伍应用。
2.跌打骨折,血瘀肿痛。本品入心、肝血分,能活血祛瘀,续筋接骨,故可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血瘀肿痛之症,如《续本事方》用合欢皮配麝香、乳香研末,温酒调服治跌打仆伤,损筋折骨。亦可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骨碎补等活血疗伤,续筋接骨药配伍同用。
3.肺痈,疮痈肿毒。本品有活血消肿之功,能消散内外痈肿。用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单用有效,如黄昏汤(《千金方》)。亦可与鱼腥草、冬瓜仁、桃仁、芦根等清热消痈排脓药同用;治疮痈肿毒,常与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临床配伍:
①治咳有微热,烦满,胸心甲错,是为肺痈。黄昏(是合昏皮也)手掌大一片。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千金方》黄昏汤)
②治肺痈久不敛口:合欢皮、白蔹。二味同煎服。(《景岳全书》合欢饮)
③治打扑伤损筋骨:夜合树皮四两(炒干,末之),入麝香、乳香各一钱。每服三大钱,温酒调,不饥不饱时服。(《续本事方》)
④治打扑伤损骨折:夜合树(去粗皮,取白皮,锉碎,炒令黄微黑色)四两,芥菜子(炒)一两。上为细末,酒调,临夜服;粗滓罨疮上,扎缚之。此药专按骨。(《百一选方》)
⑤治蜘蛛咬疮:合欢皮,捣为末,和铛下墨,生油调涂。(《本草拾遗》)
1、安神补心丸
2、黄昏汤
化学成分:主要含木脂素类成分:(-)-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4,-O-β-D-吡喃葡萄糖苷。还含萜类、皂苷类、鞣质。
药理作用:
合欢皮水煎剂、醇提取物及合欢皮总皂苷有镇静安神作用。合欢皮皂苷有抗生育作用。合欢皮甲醇提取物、合欢皮多糖、合欢皮乙醇提取物有抗肿瘤作用。合欢皮乙醇提取物、合欢皮水提液有免疫增强作用。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或块,干燥。
【性状】
本品呈卷曲筒状或半筒状,长40~80cm,厚0.1~0.3cm。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稍有纵皱纹,有的成浅裂纹,密生明显的椭圆形横向皮孔,棕色或棕红色,偶有突起的横棱或较大的圆形枝痕,常附有地衣斑;内表面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平滑,有细密纵纹。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片状,淡黄棕色或黄白色。气微香,味淡、微涩、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
【鉴别】
(1)本品粉末灰黄色。石细胞类长圆形、类圆形、长方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6~58μm,壁较厚,孔沟明显,有的分枝。纤维细长,直径7~22μm,常成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不均匀增厚,木化或微木化。草酸钙方晶直径5~26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50%甲醇10ml浸泡1小时,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用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5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合欢皮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5:2)的下层溶液(每10ml加甲酸0.1ml)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磷钼酸乙醇试液,在9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神农本草经》:“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
2.《日华子本草》:“煎膏,消痈肿,续筋骨。”
3.《本草纲目》:“和血,消肿,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