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平肝息风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石决明

基本内容

出处:《名医别录》

别名:真珠母,鳆鱼甲,九孔螺,千里光

来源: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

处方用名:石决明、煅石决明

药性:咸,寒。归肝经。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临床应用:
1.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2.目赤翳障,视物昏花,青盲雀目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本品咸寒清热,质重潜阳,专入肝经,而有清泄肝热,镇潜肝阳,利头目之效,为凉肝、镇肝之要药,本品又兼有滋养肝阴之功,故对肝肾阴虚、肝阳眩晕,尤为适宜。用治邪热灼阴,筋脉拘急,手足蠕动,头目眩晕之症,常与白芍、生地黄、牡蛎等养阴、平肝药配伍应用,如阿胶鸡子黄汤(《通俗伤寒论》);若肝阳独亢而有热象,头晕头痛,烦躁易怒者,可与夏枯草、黄芩、菊花等清热、平肝药同用,如平肝潜阳汤(《常见病中医治疗研究》)。
2.目赤,翳障,视物昏花。本品清肝火而明目退翳,治疗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可与黄连、龙胆草、夜明砂等同用,如黄连羊肝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亦常配伍夏枯草、决明子、菊花等清肝明目之品同用。治疗风热目赤,翳膜遮睛,常与蝉蜕、菊花、木贼等配伍;治目生翳障,本品常配伍木贼、荆芥、桑叶、白菊花、谷精草、苍术等,如石决明散(《证治准绳》);若肝虚血少,目涩昏暗,雀盲眼花属虚证者,每与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等配伍;治青盲雀目,可与苍术、猪肝配伍同用。
此外,煅石决明还有收敛、制酸、止痛、止血等作用。可用于胃酸过多之胃脘痛;如研末外敷,可用于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6~20g,先煎。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注意事项:本品咸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临床配伍:
①治风毒气攻入头,眼昏暗及头目不利:石决明、羌活(去芦头)、草决明、菊花各一两,甘草(炙锉)半两。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和滓,食后临卧温服。(《圣济总录》石决明散)
②治眩晕:石决明八钱,菊花四钱,枸杞子四钱,桑叶三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③治目生白翳:石决明六钱,元明粉二钱,大黄一钱五分,菊花三钱,蝉蜕三钱,白蒺藜三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④治眼生丁翳,根脚极厚,经久不差:石决明三分(捣碎细研,水飞过),乌贼鱼骨半两,龙脑一钱,真珠末三分,琥珀三分。同研令细,每以铜箸取如大豆大,日三度点之。(《圣惠方》石决明散)
⑤治眼生外障:石决明(火煅)、薄荷叶各一两,蒺藜子(炒去刺)、荆芥穗各二两,人参半两(蜜炙)。上于地上出火毒,研为末。食后,砂糖冷水调服。(《经验良方》石决明散)
⑥治青盲雀目:石决明一两(烧过存性),苍术三两(去皮)。为末,每服三钱,以猪肝披开,入药末在内扎定,砂罐煮熟,以气熏目,待冷食肝饮汁。(《眼科龙木论》)
⑦治怕日羞明:千里光、海金砂、甘草、菊花等分。上细切,每服八钱,水一盅半,煎至一盅,去渣,食后温服。(《眼科龙木论》千里光汤)
⑧治小肠五淋:石决明去粗皮,捣研细。上件药,如有软硬物淋,即添朽木细末,热水调下二钱匕。(《胜金方》)
⑨治锁喉风:石决明火烧醋炙三次,研细末,用米醋调,鹅羽蘸擦喉内,吐痰效。(《本草汇言》)
⑩治外伤出血:石决明适量,煅制成疏松细粉,过筛。将伤口洗净,撒上药粉,紧紧压迫即可。(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方剂

1、天麻钩藤饮
2、阿胶鸡子黄汤

药理

化学成分:主要含碳酸钙、有机质等。还含有硅酸盐、磷酸盐、氯化物、镁、铁、锌、锰、铬等常量和微量元素及极微量的碘。煅烧后碳酸钙分解,产生氧化钙,有机质则被破坏。贝壳内层具有珍珠样光泽的角质蛋白,经盐酸水解可得16种氨基酸。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
(1)镇静
(2)降血压
(3)解热
2.其他药理作用
(1)抗菌
(2)抗氧化

炮制

炮制方法:
1.石决明:取原药材洗净,干燥,碾碎或碾粉。
2.煅石决明:取净石决明,置耐火容器内或置于无烟炉火上,用武火加热,煅至灰白色或青灰色,易碎时,取出放凉,碾碎。
炮制作用:
1.石决明:味咸,性寒。归肝经。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功能。石决明偏于平肝潜阳。
2.煅石决明:咸寒之性降低,平肝潜阳的功效缓和,增强了固涩收敛、明目作用。用于目赤,翳障,青盲雀目,痔漏成管。

性状和鉴别

【性状】
杂色鲍 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形,长7~9cm,宽5~6cm,高约2cm。表面暗红色,有多数不规则的螺肋和细密生长线,螺旋部小,体螺部大,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余个疣状突起,末端6~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内面光滑,具珍珠样彩色光泽。壳较厚,质坚硬,不易破碎。气微,味微咸。
皱纹盘鲍 呈长椭圆形,长8~12cm,宽6~8cm,高2~3cm。表面灰棕色,有多数粗糙而不规则的皱纹,生长线明显,常有苔藓类或石灰虫等附着物,末端4~5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壳较薄。
羊鲍 近圆形,长4~8cm,宽2.5~6cm,高0.8~2cm。壳顶位于近中部而高于壳面,螺旋部与体螺部各占1/2,从螺旋部边缘有2行整齐的突起,尤以上部较为明显,末端4~5个开孔,呈管状。
澳洲鲍 呈扁平卵圆形,长13~17cm,宽11~14cm,高3.5~6cm。表面砖红色,螺旋部约为壳面的1/2,螺肋和生长线呈波状隆起,疣状突起30余个,末端7~9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
耳鲍 狭长,略扭曲,呈耳状,长5~8cm,宽2.5~3.5cm,高约1cm。表面光滑,具翠绿色、紫色及褐色等多种颜色形成的斑纹,螺旋部小,体螺部大,末端5~7个开孔,孔口与壳平,多为椭圆形,壳薄,质较脆。
白鲍 呈卵圆形,长11~14cm,宽8.5~11cm,高3~6.5cm。表面砖红色,光滑,壳顶高于壳面,生长线颇为明显.螺旋部约为壳面的1/3,疣状突起30余个,末端9个开孔,孔口与壳平。

古籍参考

1.《别录》:“主目障翳痛,青盲。”
2.《医学衷中参西录》:“石决明味微咸,性微凉,为凉肝镇肝之要药。肝开窍于目,是以其性善明目。研细水飞作敷药,能治目外障;作丸、散内服,能消目内障。为其能凉肝,兼能镇肝,故善治脑中充血作疼作眩晕,因此证多系肝气,肝火挟血上冲也。”

> 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