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平肝息风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牛黄

基本内容

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犀黄,各一旺

来源:牛科动物牛的干燥胆结石。

处方用名:牛黄

药性: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肝息风,清心豁痰,开窍醒神,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
1.温热病及小儿急惊风,惊厥抽搐,癫痫发狂
2.热病神昏,中风痰迷
3.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1.热病神昏。本品性凉,其气芳香,入心经,能清心,祛痰,开窍醒神。故用治温热病热入心包及中风,惊风,癫痫等痰热阻闭心窍所致神昏谵语,高热烦躁,口噤,舌蹇,痰涎壅塞等症,常与麝香、冰片、朱砂、黄连、栀子等开窍醒神,清热解毒之品配伍,如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2.小儿惊风,癫痫。本品入心、肝二经,有清心,凉肝,息风止痉之功。常用治小儿急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症,每与朱砂、全蝎、钩藤等清热息风止痉药配伍,如牛黄散(《证治准绳》);若治痰蒙清窍之癫痫发作,症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搐者,可与珍珠、远志、胆南星等豁痰、开窍醒神、止痉药配伍,如痫证镇心丹(《中医内科学讲义》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160)。
3.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痈疽疔毒。本品性凉,为清热解毒之良药,用治火毒郁结之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常与黄芩、雄黄、大黄等同用,如牛黄解毒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若咽喉肿痛,溃烂,可与珍珠为末吹喉,如珠黄散(《绛囊撮要》);治疗痈疽,疔毒,疖肿等,以牛黄与金银花、草河车、甘草同用,如牛黄解毒丸(《保婴撮要》);亦可用治乳岩、横痃、痰核、流注、瘰疬、恶疮等证,每与麝香、乳香、没药同用,如犀黄丸(《外科证治全生集》)。

用法用量: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注意事项:非实热证不宜使用。孕妇慎用。

临床配伍:
(1)临床常与朱砂、全蝎、钩藤等配伍,治疗温热病及小儿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如牛黄散;
(2)与麝香、栀子、黄连等配伍,清热化痰、开窍醒神,治疗痰热蒙蔽心窍,如安宫牛黄丸;
(3)与黄芩、大黄等同用,清热解毒,治疗热毒壅结,如牛黄解毒丸。

方剂

1、安宫牛黄丸
2、至宝丹

药理

化学成分:天然牛黄主要含胆汁酸、胆色素、胆固醇、肽类物质、氨基酸、脂类、微量元素等。胆色素含量为牛黄的72%~76%,《中国药典》规定牛黄中胆红素含量不得少于35.0%;胆汁酸及其盐包括CA、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胆甾醇等;脂类包括卵磷脂、胆固醇等;氨基酸包括丙氨酸、甘氨酸、牛磺酸、天冬氨酸等;还含有钠、钙、铁、锰、铜、锌、镁、磷等微量元素;尚含麦角甾醇、维生素D、类胡萝卜素等。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
(1)镇静
(2)抗惊厥
(3)降血压
(4)解热
(5)镇痛
2.其他药理作用
(1)抗病毒
(2)抗炎
(3)利胆
(4)保肝
(5)镇咳
(6)平喘
(7)祛痰
(8)抗氧化
(9)兴奋子宫
(10)抗脑缺血

性状和鉴别

【性状】 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cm,少数呈管状或碎片。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鉴别】 (1)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2) 取本品少许,用水合氯醛试液装片,不加热,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稍放置,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
(3) 取本品粉末10mg,加三氯甲烷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对照品、去氧胆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辛烷-乙酸乙酯-冰醋酸(15:7: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 取本品粉末10mg,加三氯甲烷-冰醋酸(4:1)混合溶液5ml,超声处理5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红素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冰醋酸(4: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醇-冰醋酸(10:3: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古籍参考

1.《神农本草经》:“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痓。”
2.《别录》:“疗小儿百病,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
3.《日用本草》:“治惊痫搐搦烦热之疾,清心化热,利痰凉惊。”

> :absol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