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圆参、黄参、棒槌、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人葠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处方用名:人参
药性: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临床应用:
1.气虚欲脱,肢冷脉微
2.脾虚食少,肺虚喘咳,阳痿宫冷
3.气虚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4.气血亏虚,久病虚羸
5.心气不足,惊悸失眠
1.元气虚脱证。本品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要药。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单用有效,如独参汤(《景岳全书》)。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四肢逆冷者,应与回阳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补气固脱与回阳救逆,如参附汤(《正体类要》)。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身暖,渴喜冷饮,舌红干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与麦冬、五味子配伍,以补气养阴,敛汗固脱,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2.肺脾心肾气虚证。本品为补肺要药,可改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等肺气虚衰症状。治肺气咳喘、痰多者,常与五味子、苏子、杏仁等药同用,如补肺汤(《千金方》)。
本品亦为补脾要药,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气虚衰症状。因脾虚不运常兼湿滞,故常与白术、茯苓等健脾利湿药配伍,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若脾气虚弱,不能统血,导致长期失血者,本品又能补气以摄血,常与黄芪、白术等补中益气之品配伍,如归脾汤(《济生方》)。若脾气虚衰,气虚不能生血,以致气血两虚者,本品还能补气以生血,可与当归、熟地等药配伍,如八珍汤(《正体类要》)。
本品又能补益心气,可改善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脉虚等心气虚衰症状,并能安神益智,治疗失眠多梦,健忘。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伍,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本品还有补益肾气作用,不仅可用于肾不纳气的短气虚喘,还可用于肾虚阳痿。治虚喘,常与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药同用。治肾阳虚衰,肾精亏虚之阳痿,则常与鹿茸等补肾阳、益肾精之品配伍。
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热邪不仅容易伤津,而且亦会耗气,对于热病气津两伤,口渴,脉大无力者,本品既能补气,又能生津。治热伤气津者,常与知母、石膏同用,如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消渴一病,虽有在肺、脾(胃)、肾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响。其病理变化主要是阴虚与燥热,往往气阴两伤,人参既能补益肺脾肾之气,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剂中亦较常用。
此外,本品还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邪实正虚之证,有扶正祛邪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3~9g;挽救虚脱可用 15~30g,文火另煎兑服。也可研粉吞服,1 次2g,1日2次。
注意事项: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临床配伍:
(1)临床常与附子配伍,回阳救逆,如参附汤;
(2)或与麦冬、五味子配伍,养阴固脱,如生脉散;
(3)与白术配伍,益气健脾,如四君子汤;
(4)与黄芪、升麻等配伍,益气升阳,如补中益气汤等。
1、败毒散
2、参苏饮
3、再造散
4、温脾汤
5、黄龙汤
6、小柴胡汤
7、半夏泻心汤
8、竹叶石膏汤
9、普济消毒饮
10、理中丸
11、吴茱萸汤
12、大建中汤
13、回阳救急汤
14、四君子汤
15、参苓白术散
16、补中益气汤
17、生脉散
18、归脾汤
19、八珍汤
20、泰山磐石散
21、龟鹿二仙胶
22、炙甘草汤
23、补天大造丸
24、九仙散
化学成分:为人参皂苷,其多数是达玛烷型皂苷,按其苷元结构可分为人参二醇类、人参三醇类和齐墩果酸类三类皂苷。人参二醇类主要有Ra1~3、Rb1~3、Rc、Rd、Rg3;人参三醇类主要有Re、Rf、Rg1、Rg2、Rh1;齐墩果酸类皂苷主要包括人参皂苷Ro。人参中的糖类成分有人参多糖、单糖、寡糖。此外,人参还含有多肽、氨基酸、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
(1)免疫系统(升高WBC、增强吞噬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增强体液免疫、改善学习记忆)
(2)内分泌系统物质代谢(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蛋白质合成、降血糖、降血脂)
(3)抗氧化损伤
(4)心脑血管系统(强心、扩张冠状血管、扩张脑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降压)
(5)增强造血功能
(6)改善消化功能
2.其他药理作用
(1)抗应激
(2)抗肿瘤
(3)延缓衰老
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粉碎、捣碎。
【性状】
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出。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或主根多与根茎近等长或较短,呈圆柱形、菱角形或人字形,长1~6cm。表面灰黄色,具纵皱纹,上部或中下部有环纹,支根多为2~3条,须根少而细长,清晰不乱,有较明显的疣状突起。根茎细长,少数粗短,中上部具稀疏或密集而深陷的茎痕。不定根较细,多下垂。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窄。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侧薄壁细胞排列较紧密,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断续排列成放射状,导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淡黄白色。树脂道碎片易见,含黄色块状分泌物。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木栓细胞表面观类方形或多角形,壁细波状弯曲。网纹导管和梯纹导管直径10~56μm。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直径4~20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
(2)取本品粉末1g,加三氯甲烷40ml,加热回流1小时,弃去三氯甲烷液,药渣挥干溶剂,加水0.5ml搅拌湿润,加水饱和正丁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吸取上清液加3倍量氨试液,摇匀,放置分层,取上层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人参皂苷Rb1对照品、人参皂苷Re对照品、人参皂苷Rf对照品及人参皂苷Rg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1.《神农本草经》:“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2.《医学启源·药类法象》引《主治秘要》:“补元气,止渴,生津液”。
3.《本草汇言》:“补气生血,助精养神之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