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增订本草备要》
别名:西洋人参,洋参,西参,花旗参、广东人参。
来源: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
处方用名:西洋参
药性: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
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临床应用:
1.气阴两脱证
2.气虚阴亏,虚热烦倦,咳喘痰血
3.气虚津伤,口燥咽干,内热消渴
1.气阴两伤证。本品亦能补益元气,但作用弱于人参;其药性偏凉,兼能清火养阴生津。适用于热病或大汗、大泻、大失血,耗伤元气及阴津所致神疲乏力,气短息促,自汗热粘,心烦口渴,尿短赤涩,大便干结,舌燥,脉细数无力等证。常与麦冬、五味子等养阴生津,敛汗之品同用。
2.肺气虚及肺阴虚证。本品能补肺气,兼能养肺阴、清肺火,适用于火热耗伤肺脏气阴所致短气喘促,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等症。可与养阴润肺的玉竹、麦冬,清热化痰止咳之川贝母等品同用。
此外,本品还能补心气,益脾气,并兼能养心阴,滋脾阴。治疗气阴两虚之心悸心痛,失眠多梦。可与补心气之甘草,养心阴、清心热之麦冬、生地等品同用。治疗脾气阴两虚之纳呆食滞,口渴思饮。可与健脾消食之太子参、山药、神曲、谷芽等品同用。肾阴不足之证亦可选用。
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本品不仅能补气、养阴生津,还能清热,适用于热伤气津所致身热汗多,口渴心烦,体倦少气,脉虚数者。常与西瓜翠衣、竹叶、麦冬等品同用,如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临床亦常配伍养阴、生津之品用于消渴病气阴两伤之证。
用法用量:煎服,3~6g,另煎兑服;入丸散剂,每次0.5~1g。
注意事项:本品性寒凉,能伤阳助湿,故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不宜服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临床配伍:
治肠红:西洋参蒸桂圆服之。(《类聚要方》)
1、清暑益气汤
化学成分:主要含人参皂甙Rb1、Rc、Rd、Rf、Rg1等多种三萜皂甙类成分,以及多糖、黄酮类、挥发油、蛋白质、氨基酸、核酸、肽类、甾醇类、淀粉、维生素、脂肪酸、有机酸、矿物质等。
药理作用:
西洋参含片、胶囊、水煎液及皂苷均具有抗缺氧、抗疲劳、改善和增强记忆的作用。西洋参多糖能升高白细胞、提高免疫力、抗肿瘤。西洋参皂苷具有中枢抑制、抗心律失常、抗应激、降血脂、降血糖和镇静等作用。
去芦,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
【性状】
本品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2cm,直径0.8~2cm。表面浅黄褐色或黄白色,可见横向环纹和线形皮孔状突起,并有细密浅纵皱纹和须根痕。主根中下部有—至数条侧根,多已折断。有的上端有根茎(芦头),环节明显,茎痕(芦碗)圆形或半圆形,具不定根(艼)或已折断。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浅黄白色,略显粉性,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木部略呈放射状纹理。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
【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5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25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水洗涤2次,每次10ml,分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4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西洋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拟人参皂苷F11对照品、人参皂苷Rb1对照品、人参皂苷Re对照品、人参皂苷Rg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六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5~10℃放置12小时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1.《本草从新》:“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
2.《医学衷中参西录》:“能补助气分,兼能补益血分,为其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