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干枣、美枣,良枣,红枣。
来源:鼠李科植物枣的干燥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大枣
药性:甘,温。归脾、胃、心经。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临床应用:
1.脾虚食少,乏力便溏
2.妇人脏躁,失眠
1.用于脾虚证。本品甘温,能补脾益气,适用于脾气虚弱,消瘦、倦怠乏力、便溏等症。单用有效。若气虚乏力较甚,宜与人参、白术等补脾益气药配伍。
2.用于脏躁及失眠证。本品能养心安神,为治疗心失充养,心神无主而脏躁的要药。单用有效,如《证治准绳》治脏躁自悲自哭自笑,以红枣烧存性,米饮调下。因其证多与心阴不足,心火浮亢有关,且往往心气亦不足,故常与小麦、甘草配伍,如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千金方》还用本品治疗虚劳烦闷不得眠者。
此外,本品与部分药性峻烈或有毒的药物同用,有保护胃气,缓和其毒烈药性之效,如十枣汤(《伤寒论》),即用以缓和甘遂、大戟、芫花的烈性与毒性。
用法用量:煎服,6~15g。
注意事项:本品助湿生热,令人中满,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痰热者不宜服用。
临床配伍:
①治脾胃湿寒,饮食减少,长作泄泻,完谷不化:白术四两,干姜二两。鸡内金二两,熟枣肉半斤。上药四味,白术、鸡内金皆用生者,每味各自轧细、焙熟,再将干姜轧细,共和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木炭火上炙干,空心时,当点心,细嚼咽之。(《医学衷中参西录》益脾饼)
②治反胃吐食:大枣一枚(去核),班蝥一枚(去头翅)入内喂热,去蝥,空心食之,白汤下。(《纲目》)
③补气:大南枣十枚,蒸软去核,配人参一钱,布包,藏饭锅内蒸烂,捣匀为丸,如弹子大,收贮用之。(《醒园录》枣参丸)
④治中风惊恐虚悸,四肢沉重:大枣七枚(去核),青粱粟米二合。上二味以水三升半,先煮枣取一升半,去滓,投米煮粥食之。(《圣济总录》补益大枣粥)
⑤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大枣十枚,甘草三两,小麦一升。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⑥治咳:杏仁一百二十枚(去皮尖,熬),豉一百枚(熬令干),干枣四十枚(去核)。上三味台捣如泥,丸如杏核,含咽令尽。日七、八度,尽,更作。(盂诜《必效方》)
⑦治悬饮: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上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八合,去渣,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匕,平日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利之后,糜粥自养。(《金匮要略》十枣汤)
⑧治虚劳烦闷不得眠:大枣二十枚,葱白七茎。上二味,以水三升,煮一升,去滓顿服。(《千金方》)
⑨治肺疽吐血并妄行:红枣(和核烧存性)、百药煎(煅)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三因方》二灰散)
⑩治卒急心痛:乌梅一个,枣二个,杏仁七个。一处捣,男用酒、女用醋送下。(《海上方》)
⑾治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红枣,每天吃三次,每次10只,至紫瘢全部消退为止。一般每人约需红枣一至二斤。(《上海中医药》(4):22,1962)
⑿治走马牙疳:枣(去核、包信石,烧)、黄柏。同为末,布患处。(《海上方》)
⒀治诸疮久不瘥:枣膏三升,水三斗,煮取一斗半,数洗取愈。(《千金方》》
⒁治风沿烂眼:大黑枣二十个(去核),明矾末五分,和枣肉捣成膏,湿纸包,火内煨二刻,取出,去纸,水二碗,将枣膏煎汤,去渣,将汤洗眼。(《本草汇言》眼科方)
1、大青龙汤
2、桂枝汤
3、小柴胡汤
4、半夏泻心汤
5、小建中汤
6、吴茱萸汤
7、当归四逆汤
8、黄芪桂枝五物汤
9、大柴胡汤
10、炙甘草汤
11、甘麦大枣汤
12、旋覆代赭汤
13、橘皮竹茹汤
14、杏苏散
15、麦门冬汤
化学成分:主要含三萜酸类成分:白桦脂酮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山楂酸等:皂苷类成分:大枣皂苷Ⅰ、Ⅱ、Ⅲ;生物碱类成分:光千金藤碱,N-去甲基荷叶碱等;黄酮类成分:6,8-二葡萄糖基-2(S)和2(R)-柚皮素。还含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药理作用:
大枣水煎液、大枣多糖能增强肌力、增加体重、增强耐力、抗疲劳;能促进骨髓造血,增强免疫,改善气血双虚模型大鼠的能量代谢,促进钙吸收,有效地减少肠道蠕动时间,改善肠道环境,减少肠道黏膜接触有毒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黄酮类化合物有镇静、催眠作用。此外,大枣有增加白细胞内的cAMP含量、延缓衰老、抗氧化、保肝、抗突变、抗肿瘤、降血压、抗过敏、抗炎和降血脂等作用。
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破开或去核。
【性状】
本品呈橢圆形或球形,长2~3.5cm,直径1.5~2.5cm。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有不规则皱纹。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黄色或淡褐色,肉质,柔软,富糖性而油润。果核纺锤形,两端锐尖,质坚硬。气微香,味甜。
【鉴别】
(1)本品粉末棕色。外果皮棕色至棕红色;表皮细胞表面观类方形、多角形或长方形,胞腔内充满棕红色物,断面观外被较厚角质层;表皮下细胞黄色或黄棕色,类多角形,壁稍厚。草酸钙簇晶(有的碎为砂晶)或方晶较小,存在于中果皮薄壁细胞中。果核石细胞淡黄棕色,类多角形,层纹明显,孔沟细密,胞腔内含黄棕色物。
(2)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10ml,浸泡10分钟,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晾干,加乙醚20ml,浸泡1小时,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枣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齐墩果酸对照品、白桦脂酸对照品,加乙醇分别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10μl、上述两种对照品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冰醋酸(14: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1.《神农本草经》:“安中养脾”。
2.《名医别录》:“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