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补虚药】
  •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进入社区

沙棘

基本内容

出处:《晶珠本草》

别名:醋柳、黄酸刺、酸刺柳、黑刺、酸刺

来源:胡颓子科植物沙棘的干燥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沙棘

药性:甘、酸、涩,温。归脾、胃、肺、心经。

功效: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散瘀。

临床应用:
1.脾虚食少,食积腹痛
2.咳嗽痰多
3.瘀血经闭,胸痹心痛,跌扑瘀肿


1.脾虚食少。本品能温养脾气,开胃消食;其味甘酸,又可化阴生津。能治疗脾气虚弱或脾胃气阴两伤,食少纳差,消化不良,脘胀腹痛,体倦乏力等症。如《四部医典》以本品与芫荽子、藏木香、余甘子、石榴子等同用。
2.咳嗽痰多。本品入于肺经,能止咳祛痰,为藏医和蒙医治疗咳喘痰多较为常用的药物。可以单用,如《四部医典》以沙棘适量,煎煮浓缩为膏(即沙棘膏),主治咳嗽。现代临床报道,以沙棘精口服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能明显缓解咳嗽、咯痰等症状。亦可配伍其他止咳祛痰药,如五味沙棘散(《青海省藏药标准》)本品与余甘子、白葡萄、甘草等同用。
3.瘀血证。本品具有活血祛瘀作用,可以治疗胸痹心痛,跌打损伤,妇女月经不调等多种瘀血证。因其较长于活血通脉,故以胸痹瘀滞疼痛者多用。单用有效。现代多提取沙棘总黄酮入药,如心达康胶囊。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临床配伍:
1、《四部医典》:与芫荽子、藏木香、余甘子等同用。可用于脾气虚弱或脾胃气阴两伤,食少纳差,消化不良,脘腹胀痛,体倦乏力者。
2、《青海省用药标准》五味沙棘散:可配伍余甘子、白葡萄、甘草等配伍能止咳祛痰。

药理

化学成分:主要含黄酮类成分:异鼠李素,槲皮素,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芸香糖苷,芦丁(芸香苷),紫云英苷等;脂肪酸类成分: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还含去氧抗坏血酸、叶酸、5-羟色胺等。

药理作用:
沙棘油能抑制小鼠胃排空运动,对实验性胃溃疡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沙棘总黄酮、沙棘油、沙棘果汁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沙棘总黄酮能增强心功能。沙棘多糖、总黄酮和沙棘油能降血脂、降低血液黏度、抗血栓形成。沙棘原汁、沙棘油对造血细胞有促进作用。沙棘粉具有耐寒冷、抗疲劳、抗缺氧作用。槲皮素具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此外,沙棘有保肝、降血糖、抗衰老、抗肿瘤、抗突变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炮制

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和鉴别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mm。表面橙黄色或棕红色,皱缩,顶端有残存花柱,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果肉油润,质柔软。种子斜卵形,长约4mm,宽约2mm;表面褐色,有光泽,中间有一纵沟;种皮较硬,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微,味酸、涩。
【鉴别】 (1)果皮表面观: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稍厚。表皮上盾状毛较多,由100多个单细胞毛毗连而成,末端分离,单个细胞长80~220μm ,直径约5μm,毛脱落后的疤痕由7~8个圆形细胞聚集而成,细胞壁稍厚。果肉薄壁细胞含多数橙红色或橙黄色颗粒状物。鲜黄色油滴甚多。
(2)取〔含量测定〕异鼠李素项下的供试品溶液30ml,浓缩至约5ml,加水25ml,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异鼠李素对照品、槲皮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含3%醋酸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 (5: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古籍参考

1.《晶珠本草》:“活肺病、喉病……益血”。
2.《如意宝树》:“沙棘果治消化不良,肝病。”

> :absol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