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杜仲、丝楝树皮、丝棉皮、棉树皮、胶树
来源: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
处方用名:杜仲、川杜仲、炒杜仲、盐杜仲
药性: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临床应用:
1.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
2.肝肾亏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1.肾虚腰痛及各种腰痛。以其补肝肾、强筋骨,肾虚腰痛尤宜。其他腰痛用之,均有扶正固本之效。常与胡桃肉、补骨脂同用治肾虚腰痛或足膝痿弱,如青娥丸(《和剂局方》);与独活、寄生、细辛等同用,治风湿腰痛冷重,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与川芎、桂心、丹参等同用,治疗外伤腰痛,如杜仲散(《圣惠方》);与当归、川芎、芍药等同用治疗妇女经期腰痛;与鹿茸、山萸肉、菟丝子等同用,治疗肾虚阳痿,精冷不固,小便频数,如十补丸(《鲍氏验方》)。
2.胎动不安或习惯堕胎。常以本品补肝肾固冲任安胎,单用有效,亦可与桑寄生、续断、阿胶、菟丝子等同用。如《圣济总录》杜仲丸,单用本品为末,枣肉为丸,治胎动不安;《简便单方》以之与川断、山药同用,治习惯性堕胎。
此外,近年来单用或配入复方治高血压病有较好效果,多与夏枯草、桑寄生、菊花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0g。
注意事项:炒用破坏其胶质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故比生用效果好。本品为温补之品,阴虚火旺者慎用。
临床配伍:
①治腰痛:杜仲一斤,五味子半升。二物切,分十四剂,每夜取一剂,以水一升,浸至五更,煎三分减一,滤取汁,以羊肾三、四枚,切下之,再煮三、五沸,如作羹法,空服顿服。用盐、醋和之亦得。(《箧中方》)
②治腰痛:川木香一钱,八角茴香三钱,杜仲(炒去丝)三钱。水一钟,酒半钟,煎服,渣再煎。(《活人心统》思仙散)
③治卒腰痛不可忍:杜仲二两(去粗皮,炙微黄,锉),丹参二两,芎一两半,桂心一两,细辛三分。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次入酒二分,更煎三、两沸,每于食前温服。(《圣惠方》杜仲散)
④治中风筋脉挛急,腰膝无力:杜仲(去粗皮,炙,锉)一两半,芎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上三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入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汗出慎外风。(《圣济总录》杜仲饮)
⑤治小便余沥,阴下湿痒:川杜仲四两,小茴香二两(俱盐、酒浸炒),车前子一两五钱,山茱萸肉三两(俱炒)。共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⑥治妇人胞胎不安:杜仲不计多少,去粗皮细锉,瓦上焙干,捣罗为末,煮枣肉糊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嚼烂,糯米汤下。(《圣济总录》杜仲丸)
⑦治频惯堕胎或三、四月即堕者:于两月前,以杜仲八两(糯米煎汤,浸透,炒去丝),续断二两(酒浸,焙干;为末),以山药五,六两为末,作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简便单方》)
⑧治高血压:一杜仲、夏枯草各五钱,红牛膝三钱,水芹菜三两,鱼鳅串一两。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二杜仲、黄芩、夏枯草各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1、右归丸
2、天麻钩藤饮
3、独活寄生汤
化学成分:主要含木脂素类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杜仲树脂醇双吡喃葡萄糖苷,杜仲树脂醇双吡喃葡萄糖苷甲醚,橄榄树脂素等;环烯醚萜类成分:京尼平,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桃叶珊瑚苷,筋骨草苷等。
药理作用:
杜仲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及向成骨细胞分化,利于骨折愈合,对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症有预防或延缓发生的作用;生、炒杜仲及其醇沉物对小鼠均有明显的镇静及镇痛作用;杜仲水提取物能提高肾阳虚小鼠肛温、游泳时间、自主活动、睾丸和精囊腺指数等;水煎剂及醇提物均具有降压作用。此外,杜仲还具有保肝、延缓衰老、抗应激、抗肿瘤、抗病毒、抗紫外线损伤等作用。
炮制方法:
1.杜仲:取原药材,刮去粗皮,洗净,切丝或块,干燥,筛去碎屑。
2.盐杜仲:取杜仲丝或块,加盐水拌匀,稍闷,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炒至丝易断、表面焦黑色时,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每100kg杜仲块或丝,用食盐2kg。
炮制作用:
1.杜仲: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能。生杜仲较少应用,一般仅用于浸酒。
2.盐杜仲:引药入肾,直达下焦,温而不燥,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增强。常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和高血压症。
【性状】 本品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厚 3~7mm。 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有的树皮较薄,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皮孔。内表面暗紫色,光滑。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 【鉴别】 (1)本品粉末棕色。橡胶丝成条或扭曲成团,表面显颗粒性。石细胞甚多,大多成群,类长方形、类圆形、长条形或形状不规则,长约至180μm,直径20~80μm,壁厚,有的胞腔内含橡胶团块。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直径15~40μm,壁不均匀增厚,木化,有细小纹孔;侧面观长方形,壁三面增厚,一面薄,孔沟明显。 (2)取本品粉末1g,加三氯甲烷10ml,浸渍2小时,滤过。滤液挥干,加乙醇1ml,产生具弹性的胶膜。
1.《神农本草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
2.《别录》:“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3.《本草正》:“暖子宫,安胎气。”